第22章 南宋後期的晚唐體(1)(2 / 3)

江湖詩禍以後,《江湖集》被賦予了更多的政治意義,“江湖”二字因而也成了一個“名牌”。詩禍平息之後,陳起複刻《江湖集》,然內容已較囊日被劈版之《江湖集》有所出入。揣摩陳氏此舉,一是為了紀念這一事件,一是出於經濟的考慮。此後,陳起及其子陳思又推出了一個“江湖係列”,包括《江湖前集》、《江湖後集》、《江湖續集》、《中興江湖集》、《江湖前賢小集》諸本,都是借“江湖”二字的魅力以招攬顧客,都脫不了“書坊巧以射利”之嫌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五,第452頁。

張宏生先生在《江湖詩派研究》一書中,“以今存江湖詩集為主要依據,以社會地位、活動時間、收錄情況、唱酬情況、傳統看法這五條作為主要標準,對181位詩人進行了考證,初步確定了江湖詩派成員計138位,排除了32位,另有11位因生平不詳,姑存而不論”張宏生《江湖詩派研究》,第317頁。但是,這些標準中漏掉了最重要的一條,那就是“詩風的相似”。詩風的相似是一個詩派成立的必要條件,若是連詩風基本相似都談不上的話,將其作為一個詩派來論述恐怕沒有多大意義。況且被確定為江湖詩派的這138人中,據筆者統計,登科者48人、知州以上官職者20人、知州以下者32人,也就是說,將近40%的江湖詩人處於權力運作之中,參與政權的建構和維持,將他們納入“江湖”的範圍顯然有失嚴密。因此,即便是拋開詩歌風格是否相似這個最為重要的因素,轉而從社會地位來考察,“江湖派”依然缺乏作為一個詩派的條件。這個所謂的“江湖”是一個極其籠統的、缺乏根據的、充斥著隨意性的、沒有任何限製條件的“江湖”,要讓這樣的“江湖派”成立,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將“江湖”無限擴大,讓它無限製地進行範圍擴張,占據一個與“人在江湖”中的“江湖”意義相當的位置,將一切社會階層都置於統攝之下,隻有這樣,“江湖派”這一稱謂才能取得它的合法性。然而若是這樣的話,討論“江湖派”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至於將“江湖派”的時間上限定在“嘉定二年”張宏生《江湖詩派研究》,第296頁。,似乎更沒有必要。“江湖詩人”若是以一個社會階層的身份出現的話,那麼至少可以上溯到南渡之初,“建炎以後,江、浙、湖、湘、閩、廣,西北流寓之人遍滿”莊綽《雞肋篇》卷上,中華書局,1983年,第36頁。, “中原世民,扶攜南渡,不知幾千萬人”《建炎以來係年要錄》卷八十六,紹興五年閏二月壬戌。 “流寓之人”、“中原世民”中那些“屈居”平民階層、進行平民寫作的詩人當就是所謂的“江湖詩人”。從這個意義來說,《江湖集》等集錄南渡之初的朱淑真、姚述堯等人,似乎也無可非議。

南宋後期,詩風相當複雜,百家爭鳴,流派紛呈。較有勢力的有三大流派:一派主江西詩風,一派追隨晚唐,一派則試圖融合、超越江西與晚唐詩風(我們姑且稱之為“融合派”)。張宏生先生在《江湖詩派研究》一書中,就寶慶刻本陳起《江湖集》九卷,永樂大典本陳起《江湖前詩》、《江湖前集》、《江湖集》、《中興江湖集》、《江湖詩集》、《江湖後集》、《江湖續集》、《江湖前賢小集》、《江湖前賢小集拾遺》,清初毛氏汲古閣景宋鈔本陳起《南宋六十家小集》九十七卷,清冰蕸閣鈔本陳起《六十家名家小集》七十八卷,清鈔本陳起《江湖小集》四十三種五十七卷,清鈔本陳思《南宋群賢小集》六十八種九十一卷、《群賢小集》六十八種一百二十二卷,清趙氏小山堂鈔本陳起《南宋群賢小集》九十六卷,清顧修讀畫齋刊本陳起《南宋群賢小集》三十二冊,1972年台北藝文印書館景刊宋本陳起《南宋群賢小集》九十五卷,昭和四十三年景東京內閣文庫藏享和二年平阪學問所鈔本陳起《江湖集》十六卷,清吳焯藏陳思《南宋六十家》小集,清周春藏陳起《群賢小集》八十八卷,四庫本陳起《江湖小集》九十五卷、《江湖後集》二十四卷,共計23種有關江湖詩人的版本進行了揀擇,整理出138位“江湖詩派”詩人,筆者又從北京大學出版社的《全宋詩》第50冊至第72冊中挑出存詩五首以上的詩人92人,兩下共計229位詩人,當能代表南宋後期的詩歌成就。以下便是對這229位詩人詩歌簡單的歸類:

一、追隨江西詩派的詩人

劉仙倫(廬陵人)、陳鑒之(閩縣人)、鞏豐(婺州人)、曾極(南豐人)、劉過(吉州人)、敖陶孫(長樂人)、曹彥約(都昌人)、危稹(臨川人)、黃簡(建安人)、饒魯(餘幹人)、方信孺(莆田人)、真德秀(建寧人)、陶夢桂(南昌人)、杜範(黃岩人)、嶽珂(寓居江州)、程公許(宣化人)、黃敏求(修水人)、王邁(仙遊人)、陳鬱(崇仁人)、趙必願(餘幹人)、饒炎(餘幹人)、陳元晉(崇仁人)、曾由基(三山人)、吳淵(寧國人)、林希逸(福清人)、釋善珍(來往杭州、泉州)、吳潛(寧國人)、李濤(臨川人)、趙崇嶓(南豐人)、趙崇鉘(南豐人)、劉翼(福清人)、邵桂子(太平鄉人)、江萬裏(都昌人)、高吉(廬陵人)、高斯得(邛州人)、宋自遜(金華人,居南昌)、趙汝騰(福州人)、武衍(寓居臨安)、蕭立之(寧都人)、吳汝式(南城人)、餘觀複(盱江人)、賈似道(天台人)、王義山(豐城人)、姚勉(高安人)、林洪(泉州人)、林同(福清人)、張植(吉水人)、黃文雷(南城人)、龔開(淮陰人)、鄧林(新幹人)、蕭澥(吉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