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紅色蘑菇雲——第一顆原子彈誕生記(1 / 2)

強光閃過,在驚天動地的巨響聲中,紅色蘑菇雲騰空而起……

公元1964年10月16日,下午3點整,伴隨著一聲驚雷,在古老東方的絲綢之路上,在中國西部的羅布泊上空,一朵巨大的蘑菇雲冉冉升起。

這是新中國自己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所產生的蘑菇雲;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中國,頂住了國際反華浪潮的衝擊和國內三年自然災害的壓力,為打破核壟斷而苦心培育的紅色的蘑菇雲;中國的原子彈經過了10年懷胎,才一朝分娩。作為一種象征,這相當於幾萬噸TNT炸藥引爆而堆積的蘑菇雲,向世界宣告了它的誕生,是為了打破強權、打破訛詐,是為了整個人類的和平和安寧!其實,從誕生的那一瞬起,就預示了它的消亡、它的終極!

事實證明,22年之後,中國政府履行了當初的諾言,向世界鄭重宣布:今後不再進行大氣層核試驗。

新疆羅布泊試驗基地:芳草萋萋,生命開始複蘇;在第一顆原子彈引爆中心,矗立著一座花崗岩紀念碑……

如今,這片升起中國第一朵紅色蘑菇雲的瀚海,又恢複了昔日的蒼涼與沉寂,仿佛一切都未曾發生,一切都成了遙遠的過去。那曾經托舉過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巍巍鐵塔,已在那次震驚世界的大爆炸中熔化、坍塌,成為一段凝固的曆史。

早在1953年,我國的物理學家錢三強就向國家提出了發展原子能事業的建議。到了1958年6月,毛澤東同誌在軍委擴大會議上說:“原子彈就是那麼大的東西,沒有那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那麼好吧。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我看十年工夫完全可能。”同年10月16日,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成立,聶榮臻元帥任主任。也是這一年,“中國第一堆”啟動成功。

共和國的核裝置,實現了零的突破。從此,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成了中國自力更生發展核事業的苗圃和搖籃。1959年6月,赫魯曉夫單方麵撕毀了關於援助中國研製核武器的協定。次年8月,蘇聯專家全部撤走,也帶走了重要的圖紙資料,設備材料的供應亦全部斷絕……

中國決心依靠自己的力量研製原子彈。10年前,毛澤東在延安就對記者發表過“原子彈是紙老虎”的論斷,同時,又承認它是鐵老虎。因為他明白,要想消滅它必須擁有它!

羅布泊:一棵卓然而立的大樹。樹下,是一條延至天邊的公路……

歲月悠悠,當年,在這棵樹下,曾發生過一個動人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夫妻,各自在接到秘密調令後,都說要去執行一項特殊任務而相互保密,分頭上路。當他們不約而同地來到羅布泊這棵大樹下等車的時候,才發現雙方都是來這裏執行核試驗任務的。

羅布泊核試驗現場總指揮張愛萍將軍,在聽了這個故事後,指著這棵大樹說:“就叫它‘夫妻樹’吧!”從此,這兒就有了個動聽的地名。

張愛萍將軍:“當時為試驗基地勘察定點,版圖上找不到名字,我說:名字不是現成的嗎?孔雀河邊的點就叫‘孔雀開屏’好了,甘草最多的地方就叫‘甘草泉’,機關駐地開滿了馬蘭花,就叫‘馬蘭’好了。”

在這“春風不度”的戈壁灘上,試驗人員住的是清一色幹打壘土屋和帳篷,喝的是苦澀的戈壁水,在三年自然災害最困難的日子裏,他們幾乎斷炊。主管國防工業的聶榮臻元帥大聲疾呼:

“我以革命的名義向大家募捐,請求你們立即搞一點糧食、副食支援我們的試驗基地吧!我們的科技人員太苦了,他們能不能活下來是關係到國家前途和命運的大事啊!”

張蘊鈺將軍:“聶帥推薦我擔任核試驗基地首任司令員,我深感責任的重大。我們把蘇聯停止向中國提供核援助的1959年6月,定名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代號‘596’,廣大科技人員都憋了一股勁,就是死,也要將‘596’搞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