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海上生明月——第一艘核潛艇下水(1 / 2)

太平洋公海。夜。月光跳躍在浪尖。一艘核潛艇在水下巡航。身著海魂衫的中國水兵,通過潛望鏡看到了海平線上那輪圓圓的月亮。

這艘由我國自行研製的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已在太平洋海底連續巡航幾十個晝夜了。此刻,朗照海天的圓月,勾起了中國水兵們的家國之思。是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他們隻好輪流從潛望鏡裏看看十五的月亮,寄托自己的情思。

《人民日報》刊登的新華社電訊;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同時播發。

1987年國慶節期間,新華社首次報道了中國核潛艇創水下遠潛新紀錄的消息,披露了中國核潛艇部隊遠航能力的情況。

楊璽(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第一任艇長)同期聲:我當時是這次遠航的海上總指揮。核潛艇的這次遠航,打破了美國“鸚鵡螺”號核潛艇自給力84天的紀錄,顯示了我國核潛艇良好的機動性、隱蔽性、適航性和動力係統運行穩定可靠的優點……

第一艘核潛艇圖像資料;“長征一號”核潛艇命名、授予軍旗儀式……

我國核潛艇的研製,起步於20世紀50年代末,前後曆經了十餘個春秋,於1970年12月26日下水,首次進行啟動全艇聯合試驗,取得成功。

1974年8月1日,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將我國研製的第一艘核潛艇正式編人人民海軍的戰鬥序列。從此,中國海軍進入了擁有核潛艇的新階段,中國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美國“鸚鵡螺”號、“海狼”號核潛艇圖像資料;前蘇聯“十一月”號核潛艇圖像資料;聶榮臻《關於開展研製導彈原子潛艇的報告》原件……

50年代末,聶榮臻元帥起草這份《關於開展研製導彈原子潛艇報告》的時候,中國的常規潛艇尚在繈褓之中。

蘇式C型潛艇圖像。

中國海軍擁有的第一艘常規潛艇,是蘇聯贈送的這艘服役年限已過的蘇式C型潛艇。他們在贈送時,曾作出“婦女不得上艦”的可笑規定。

1958年10月,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指示以原子能研究所為主,開始潛艇核動力裝置的開發研究工作。潛艇核動力裝置,使潛艇成為真正能長時間潛伏海底的戰鬥力。核反應堆裏的鈾原子通過裂變產生巨大能量,應用於推動艦艇航行。它沒有內燃過程,無需像常規潛艇那樣,定期浮出水麵。而且熱能經過冷卻後又返回核反應堆,循環往複,不停地工作,可以使核潛艇無需補給燃料,就能航行到地球的任何一處海洋。

1958年底,海軍和第二機械工業部共同組織人力研製核潛艇,具體工作由海軍科研部部長於笑虹負責。

蔣濱森(核動力專家)同期聲:當時,我們所擁有的核潛艇資料僅是兩張外國雜誌上發表的核潛艇外形照片。我們成立了6個研究所,采納了力學專家錢偉長的建議,確立了流體力學、水動力學、結構力學等課題研究,建立了東方第一大水池,組建了702基地,還成立了水聲研究所和熱動力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