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海上生明月——第一艘核潛艇下水(2 / 2)

核潛艇玩具。

黃旭華(核潛艇副總工程師)同期聲:我們沒有任何資料可供借鑒。甚至對一個外國的玩具核潛艇,我們也反複揣摩、研究,想從中得到某種啟發。

科技工作者攻關圖像資料;水滴型艇型草圖、動力傳動方式草圖……

經過科技工作者的艱辛探索,反應堆的類型、功率匹配以及動力傳動方式等都提出了可行性方案。為核潛艇設定了先進的水滴型艇型,完成了核潛艇的總體設計。

1961年7月28日,海軍成立了艦艇研究院,劉華清任院長。

劉華清(原軍委副主席)同期聲:艦艇研究院成立不久,由於三年自然災害和赫魯曉夫背信棄義,中央決定核潛艇整體研製工作下馬。但仍然保留一個50多人組成的核動力研究室,繼續進行核動力裝置的理論研究和實驗。

渤海灣某海港。夜。望海寺舊址上幾排平房的窗口,透出橘黃的燈光。

渤海灣邊這個叫望海寺的地方,因元世祖忽必烈在此眺看遠征艦隊而得名。此刻,留下來繼續進行核動力攻關的同誌們,在這裏日以繼夜地奮戰了兩年多,終於迎來核潛艇的重新上馬。

方強(原六機部部長、海軍副司令員)同期聲:1965年8月的一天,我在望海寺傳達中央專門委員會批準核潛艇研製工作重新上馬的決定,大家把巴掌都拍紅了,許多人激動得流下了眼淚!

為加快核潛艇研製的步伐,夏桐提議做一個1:1的核潛艇模型。這就為核潛艇水滴型艇體設計,提供了可以操作的實體。

四川青衣江畔,潛艇核動力陸上模式堆試驗基地。

1970年5月1日,核潛艇陸上模式開始試車。在達到滿功率運行之後,又在陸基核反應堆上作了各種工況和負荷試驗,包括在反應堆冷熱及嚴重傾斜狀態下的試驗,以確保核潛艇實戰要求核反應堆能在極短時間內實現大範圍的功率變化的需求。

與此同時,科技人員與工人一起,完成了包括全密封主泵在內的全部核潛艇所用的元配件。

7月15日,周總理主持召開中央專委會,聽取了核動力潛艇總設計師彭士祿的彙報。決定於7月18日提升反應堆功率。

彭士祿同期聲:為了搶時間,周總理調來了他的專機,送我們趕回基地。

1970年7月18日18點,核潛艇啟堆試驗開始並取得成功!

同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攻擊型核潛艇終於下水了110年之後,中國第一艘導彈核潛艇也製成下水。作為中國未來海戰中強有力的勁旅和第二次核打擊力量,它使中國海軍的綜合戰鬥能力有了質的飛躍,對打破核壟斷,維護世界和平,保衛國家安全,具有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