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才(海軍230所某室主任)同期聲;我們科室人員花4年多時間,完成了測控係統各種計算程序設計36000條,總體方案28種,選擇了運算公式近千個。設計了一整套程序方案,這樣,火箭發射時,人們就可從大幅顯示板上看到火箭飛行不同時刻的位置、姿態和速度,做到“運籌大廳內,遙測雲天外”。
1982年9月20日~22日,運載火箭水下發射進入戰時狀態。
9月23日9點30分~17點,全區參試兵力進行了第一次合練。
10月7日15點14分01秒,火箭發射、出水、點火正常。
然而點火後卻突然失控翻轉,在空中自毀。
首區指揮部研究了第一枚火箭未獲成功的原因,對第二枚火箭采取了相應措施。10月12日15點01秒,潛艇水下發射了第二枚火箭,這枚中國自己研製的第一代固體潛地運載火箭經過水中段、控製段、被動段飛行,準確地濺落在以北緯28度13分、東經123度53分為中心,半徑35海裏的圓形海域(溫州以東約325公裏)內。首區和末區的測量設備及時捕獲並跟蹤了火箭的飛行全過程,獲得大量數據。
這是繼中國成功進行原子彈、氫彈、遠程運載火箭試驗和發射人造衛星以後,在尖端科學技術領域裏取得的又一新的重大成就。它表明人民海軍的現代化建設有了新的發展,國防實力有了新的加強,中國已一躍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水下發射戰略導彈能力的國家。
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在指揮所,大家向火箭總設計師黃緯祿祝賀,黃緯祿眼裏含著激動的淚花,連聲說:歸功於祖國,歸功於黨的領導,歸功於全體同誌多年的共同努力!
發射潛艇返航。
當日下午,發射潛艇返港。海軍副司令楊國宇點燃珍藏已久的一塊固體燃料,頓時,海麵上光芒四射,猶如節日施放的禮花。
10月22日和25日,國防科工委和海軍在首區和末區分別舉行慶功會,張愛萍將軍在末區慶功會上即興賦詩:
揚威海上英豪,戰狂濤。
神劍飛來,閃電破雲霄。
天羅照,長空掃,勝券操。
四海歡呼,一代玲瓏驕。
1988年9月15日13點57分,一枚彈道導彈由中國導彈核潛艇從水下發射成功。外電認為:這意味著中國已經製成一個核武器係統。有了這個武器係統,甚至在成了核襲擊的目標之後,也能對任何侵略者進行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