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綠色信號彈升空之後——第一枚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1 / 1)

美國、前蘇聯導彈核武器試驗。

導彈核武器是導彈和核彈組合的一種具有實戰價值的戰略武器。數十年間,美國與前蘇聯為爭奪在導彈核武器上的優勢,進行了激烈的競爭。

我國原子彈試爆;中程導彈試射。

為打破超級大國的核訛詐和核威脅,我國在進行原子彈、導彈研製的同時,就將兩彈的結合,作為下~步的目標予以部署。

聶榮臻元帥召集科研人員商討兩彈結合的問題……

1964年5月,聶榮臻元帥召集有關部門負責人和科學家開會,研究原子彈與導彈的結合問題。同年9月,中央對此項工作專門作了部署。決定兵分兩路、協同作戰:一路研製體積小、威力大的核彈頭;一路研製中程運載火箭。

我國第二次核爆試驗。

1965年5月14日,機載核彈空爆成功。1966年6月30日,在錢學森主持下研製的改進型運載火箭進行考核飛行試驗,周恩來總理親臨酒泉發射基地,觀看發射實況。

考核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導彈核武器“冷試”現場。

10月7日,導彈安全自毀係統的空爆實驗成功之後,在我國西部地區又進行了兩次彈頭不裝核材料的“冷試”。10月19日,周總理再次召集有關人員,研究布置導彈核武器的“熱試驗”。

酒泉發射場:裝載火箭和核彈頭的車隊,頂著狂風沙塵,抵達發射陣地;火箭與核彈頭對接……

10月25日,頂著獵獵寒風,核彈頭與火箭運抵發射陣地。

吊裝分隊迅速展開設備,將火箭與核彈頭吊裝到發射台的起豎托架上。

李福澤(原酒泉基地司令員)同期聲:那天的風沙很大,發射中隊和各專業技術人員分別從各自的駐地,以電線杆為標示物,摸索著向幾十裏外的發射陣地進發。抵達陣地時,仍是飛沙走石,我們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堅持完成了吊裝任務……

火箭與核彈頭的對接,是在零下10多度的嚴寒裏完成的。

田現坤(原發射中隊班長)同期聲:為了操作方便,我摘掉皮手套,脫下皮工作服,蹲在箭體寫彈頭的縫隙之間,仔細檢測了核彈頭引爆裝置和調溫係統,然後將火箭與核彈頭結合到一起……

10月27日淩晨5點,聶榮臻直接向周總理報告:火箭與核彈頭對接完畢,請求加注燃料,進入發射狀態!

周總理高興地批準了,並預祝發射取得成功!

發射陣地。

導彈核武器的發射進入30分鍾準備。

地下控製室內,靜得能聽出空氣流動的聲音。幾位操縱人員表情嚴峻,在等待著那激奮人心的時刻。

核導彈即將發射,聶榮臻來到觀望台,從容地拿過一把椅子坐了下來。

李福澤同期聲:出於安全上的考慮,我們勸聶帥離開這兒,他擺一擺手,堅決地說:我就在這裏!

隨著兩顆綠色信號彈的升空,現場指揮員發布了“點火”的命令。操縱員佟連捷按下發射電鈕。

頓時,火光耀眼,響聲震耳,載有核彈頭的火箭如一條巨龍,飛向高空,直奔千裏之外……

佟連捷(原導彈發射操縱員)同期聲:按電鈕的一刹那,我極力想保持內心的平靜,但還是感到有些緊張。因為這輕輕一按,牽扯著千千萬萬人們的心……

火箭升空幾分鍾之後,羅布泊方向傳來佳音:核彈在靶心上空預定高度爆炸,這說明,我國第一枚導彈核武器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此刻,聶帥從坐位上站起來,與錢學森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細心的人,看到了他們臉上流下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