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天下第一仗(5)(1 / 3)

一計之禍(三)

下篇:忠臣泣血孟槐佩朱厚璁登基後,毛紀仍為內閣大臣。一天,朱厚璁召閣臣議事,他象偶然發現毛紀腰間的孟槐佩,好奇似地“哦”了一聲,說:“朕聞愛卿有玉佩能逢凶化吉,可是此件?”毛紀恭敬地托起玉佩說:“此玉弘治皇爺佩過,是太後賜予為臣的,臣敬如神靈,一直佩在身上。”朱厚璁半帶譏諷地問:“愛卿立何大功?太後賜下此等寶物?”毛紀哽了半天,也不知如何回答好。楊廷和見毛紀窘得紅了臉,急忙解釋說:“啟奏皇上,先帝晏駕之時,江彬謀反,為保江山社稷,更為皇上安全,毛大人設計迎皇上。太後擔心毛大人落下欺君之罪,才賜下此佩。臣曾目睹此事。”朱厚璁冷冷地看了楊廷和一眼說:“你為首輔大臣,為何不設比‘囚車迎帝’更好的計策?”楊廷和一愣,說:“當時形勢危急,臣等隻想斷反臣刺王殺駕的念頭,讓皇上一路平安抵京,實在想不出更好的辦法。”朱厚璁“哼”了一聲,說:“朕做了二十多天死囚,蒼天保佑,沒死在進京路上,真萬幸也。”議事畢走出皇城,楊臣和拉住毛紀,低聲說:“皇上對坐囚車之事耿耿於懷,你我要謹慎從事啊。”毛紀說:“此事太後已對他解釋過,皇上還念念不忘。看來降罪於我是早晚之事,楊大人不必再為我分擔。多搭上一條命不值啊。”楊廷和說:“皇上要是恩將仇報,你我獲罪事小,隻怕太後也要受連累啊。”說罷長歎一聲。朱厚璁沒急著報複毛紀,登基後辦的第一件大事是要封其父母為帝為後,他讓首輔大臣楊廷和安排此事,楊廷和心直口快,毫無遮掩地說:“皇上本是繼堂兄大位,若封生身父母為帝後,且不說先帝與孝宗皇爺地下蒙羞,也必使宮中皇太後無地自容。請皇上改變主意吧。”朱厚璁有些惱,說:“你心中隻有先帝,為何不為朕想一想?朕為皇上不封父母,今後以何臉麵對天下百姓?”楊廷和說:“此事有違祖製,不合民心,還請皇上三思。”朱厚璁皺著眉拂袖而去,第二天,楊廷和被削去大學士之職。毛紀聽說楊廷和被削職,當夜去他府上慰問,聽楊廷和說了被削職的原因,他氣憤地說:“皇上為私家事,罷當朝首輔大臣之職,自古無有此例。我看這是對囚車之恨的報複。”楊廷和說:“我何嚐不知這是報複?但報複我還隻是削職,聽說皇上對皇太後早有怨言,隻怕她老人家也難逃厄運啊。”毛紀說:“囚車迎帝之計是我所設,與其整天提心吊膽地防備著,不如我公開找皇上領罪去。”毛紀的話剛落音,楊臣和著急地說:“不可,不可,當初咱為了皇上的安全設了此計,今皇上雖有怨恨卻難以明講,你去領罪反倒正好讓他借機消恨,這樣引火燒身是要禍及皇太後的啊。”毛紀沉思半響說:“領罪反讓他借機降罪。我應該找他辯白才對。”他看了楊廷和一眼又說:“你為一朝首輔,如此不明不白被削職,讓天下人怎麼看?我以此為理由找皇上辯白,明知他不會為你複職,但會許讓他良心發現,少些報複之意。”楊廷和說:“對。變退為進,這樣,皇上一時間不好報複你,對太後也有好處。”毛紀想了一夜,第二天去見皇上,說:“楊大人是三朝元老,四十餘年忠心耿耿,為江山社稷立下汗馬功勞。念他為皇上登基出過大力,請皇上收回成命吧。”朱厚璁盯著毛紀看了一會兒,說:“朕雖年少,卻也知‘禮為大本’的道理。今不講‘君擇人而佑’的話,且問你一句:若閣老府中或身邊有人不敬重你,你還用這個人嗎?”毛紀聽了“不敬重”三字,正要為楊廷和辯白,想到皇上既說出內心之言,覺得應該聽他再表露一番。朱厚璁見毛紀不說話,輕輕笑了笑,又說:“朕年幼時聽到這麼一個故事:唐朝一位宰相的女兒出嫁,京郊有位縣令用千兩白銀打造了一朵蓮花為賀禮。小小縣令出千兩白銀作賀可算是厚禮了。不料新嫁娘一見白蓮大放悲聲,宰相一家也懊惱不已。因為此地當時風俗隻有給死者才送白蓮。宰相見府中喜事被攪亂,一怒之下殺了這位縣令,有人說這位縣令為宰相想的太少,說他不敬重宰相才招來此禍,難道送禮除了蓮花再無他物?這位縣令實在是該死啊。”毛紀聽出朱厚璁這是含沙射影說囚車迎帝之事,他不顧自身安危,想為皇太後和楊廷和開脫一番,又聽朱厚璁笑了一聲,說:“好啦,多話不說了。楊廷和去職,朕任你為首輔大臣。愛卿可要為社稷大事出力啊。”毛紀一愣,心中有些不解,皇上念念不忘囚車之恨,為何不但不降罪,反而封自己為首輔大臣?是福是禍?實在無法捉摸,想到自己任首輔對保護皇太後和楊廷和有利,他跪身謝恩,慢慢走出皇宮。過了兩天,朱厚璁召毛紀進宮,提出封自己的父母為帝後的事,要毛紀安排彰表和詔告天下,見毛經一時間不應聲,兩眼盯著他說:“朕知此事會有爭議,才任你為首輔大臣,愛卿不會不為朕分憂吧?”聽了這話,毛紀才悟出朱厚璁不記囚車之恨,反為自己加官的用心。楊廷和已受到報複,這個教訓提醒他辦事要多個心眼,他知道,正義大臣們都不會同意皇上辦此荒唐事,決定借眾大臣的力量使皇上改變主意。眾大臣聽說皇上要封自己父母為帝後,在朝廷上公開反對,毛紀不緊不慢,看準機會就幫大臣們說一句,朱厚璁年輕氣盛,他怒斥著一個個敢於上奏的大臣,最後拋下句“朕意已決,一定要封”離開金殿。大臣們追至宮門跪地哭諫,朱厚璁一怒之下令武士刑杖諫者,正義大臣們不屈不撓據理力爭,毛紀借機把皇上封父母的事擱置起來。朱厚璁本想借抓住毛紀設“囚車迎帝”之計的把柄,讓他替自己辦好大封父母的事,未想到毛紀會和大臣們站到一起,他想治毛紀的罪,一時間卻找不到理由,過了些日子他忽然想出一個辦法,令內侍送一道密旨給毛紀,讓毛紀依照旨意速辦。毛紀接了密旨,見是朱厚璁親筆寫的為其父母封帝後稱號。令他立即安排詔告天下。毛紀看著聖旨一時間難住了。自己明知這是件荒唐事,但若不按此辦理,朱厚璁必以忤旨之名降罪。如果以此詔告天下,大臣們再群起反對,朱厚璁又會將此事的罪責全推到自己頭上,自己成了他的替罪羊。左右都是沒有活路,如今他才明白,朱厚璁明裏為他升官,暗裏想的卻是為報囚車之恨殺自己。他苦思一夜想不出辦法,第二天一早,決定進宮去拜別太後,掛印辭官回老家。皇太後獨坐宮中,見毛紀來了,流著淚說:“悔不該讓朱厚璁繼位。剛登基時,他一日三次進宮問安,帝位一穩,竟忘了哀家恩情。不再進宮問安卻也罷了,前時幾次傳話,不準哀家過問政事。哀家不問政事了,他又得寸進尺,讓哀家移出此宮,給其母居住。”說完,慟哭失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