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頭發用到登峰造極的是袁紫衣。一個尼姑,仗假頭發成了《飛狐外傳》女主角。摘了胡斐的心,苦死了程靈素,臨了摘了假發就撇清了,人品不好。
名門貴胄用金步搖之類簪子首飾,那是另一門學問了。窮人家用荊釵,然後一般就假裝謙虛“拙荊貌醜”,然後人家極口讚揚,休得謙虛,明明是“布衣荊釵,不掩天香國色”。比“布衣荊釵”還要亂的就是“蓬頭粗服,不掩國色”,這是王國維說李後主的。
然後再說說胡子。
唇上的胡子為髭。兩腮的胡子為髯。關羽美髯,故諸葛亮書信裏直接稱之為“髯”。《三國演義》牛皮吹大了,說天子賜關羽一個錦囊,護髯用。我要是路上看見誰胡子上包一囊,不笑死才怪。
孫權紫髯,這是史冊所載,可以判斷基因變異或者血統怪異。評書裏由此誇張,愛把所有胡子染顏色,比如程咬金就被說成是藍靛臉兒紅胡子。《說唐》裏藍胡子、灰胡子、黃胡子、紅胡子、紫胡子一應俱全,跟彩虹糖一樣。通常,可以按胡子判斷人物。比如:
八字胡—猥瑣流老反派專用。
細髯長眼—奸雄,比如曹操。
絡腮胡—性格豪邁大叔。
燕頷虎須—這個一般還“亞賽鋼針,根根見肉”,黑臉專用,張飛及其化身尤其無法免俗。奇怪的是林衝書裏也是這模樣。
三綹長須—英俊睿智白麵大叔專用,偏文。比如什麼徐茂功啊、苗光義啊,都是半仙、牛鼻子老道、雜毛、山人掐指一算計上心來。
五綹長須—英俊風流白麵大叔專用,偏武。比如楊六郎、嶽飛……和嶽不群。
紅胡子、藍胡子、紫胡子等——異族人或櫻木花道級別智商大叔專用。
胡茬—剛出來時很嚇人,森森然。魯智深剃度後過了段,下山打鐵,暴長胡茬,那打鐵的“先嚇了五分”。
長了胡子很麻煩。比如《倚天屠龍記》裏,張無忌在山穀練九陽神功五年,沒地方刮胡子,一臉長須。殷離看他邋遢醜陋,不知道歲數,就敢隨便跟他打鬧。後來幫他把胡子一刮,看到張無忌俊秀麵龐,就黯然神傷:“原來你這麼好看!”
沒胡子也很麻煩。劉備沒胡子,被張裕嘲罵,說他光下巴,簡直像露著屁股。《笑傲江湖》裏嶽不群練辟邪劍法露馬腳,也是因為不斷掉胡子,被夫人發現了。如是,賈政邊預備打賈寶玉,一邊大吼“我免不得做個罪人,把這幾根煩惱鬢毛剃去,尋個幹淨去處自了!”
關於保養胡子,評書裏有個最誇張的說法。說魏文通、李成業幾位反派,都愛胡子。怎麼個愛法?胡子平時都用茶水泡養著,用錦囊裹著,掉一根,三天吃飯不香。當然,渲染這些,是為了把反派的胡子三兩把都拔幹淨,讓大家拍手稱快,讓反派徒呼奈何。
頭上多毛,如此麻煩,所以還是真長老說得好:“與汝剃除,免得爭競。”直接用老年代的“水熱刀快”四字招牌,把各類毛都剃幹淨了,就沒有簪、纓、冠、巾、圭頭(這倒黴讀音)、釵、桂花油、茶水、紗囊、梳子、帽子、洗發水、護發素、黑亮護理、發型、VIP卡、包月優惠、發膠、殺馬特這些事了。此舉在古代且自不提,在現代,最直接的影響是,發廊業可能就此消失。然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從此洗腳業將代替發廊業,成為我國服務業的龍頭老大。
有個很矛盾的事兒是這樣的:
李靖、虯髯客、紅拂世稱風塵三俠。虯髯者,彎胡子也,說明這大叔胡子是泡麵那樣彎彎曲曲的。有詩所謂“虯髯戟張目怒視,當前猛見紅拂妓”,戟是直的,彎的那叫蛇矛。這詩意思是:彎胡子猛的繃直,眼睛怒視,有點兒怒發衝冠、頭發上指的意思。這是個突發狀態。
可是,金庸和梁羽生二位,時不常寫胡一刀、胡斐、尉遲炯的日常容貌,都是“神情粗豪,虯髯戟張”。問題是虯髯彎,戟張直。虯髯是常規狀態,戟張是突發狀況。一個人如果胡子是彎的,是虯髯,就不可能隨時戟張;如果胡子是隨時筆直的,就不是虯髯。可這二位寫字,總是讓大家隨時隨地虯髯戟張著,隻能理解為:好漢們體毛充沛,而且經常怒目橫眉高度緊繃,於是胡子時彎時直,就跟含羞草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