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當時的民眾普遍不信任高階人士,會好心地將這種技術自己使用。一想到要在自己的體內放入機器,就難以接受,他們害怕連自己僅有的身體,都會被強權者控製。同時,過怕了窮苦混亂的日子,在汙濁的環境裏多活幾十年,也不是件值得追求的事。
白梅從小學生征文比賽的文章標題中,都能讀出對這種生活的抵觸情緒。
《我們越活越長,但是已經變成了機器僵屍》
《媽媽,買不起奶油,我們以後喝機油吧》
《宇宙中,我的矽腦被黑了》
而將機器人類人化的方向則相反,短期上雖然會讓人類的工作份額減少,但為了規避子女和高智機器人競爭,會讓人類家庭自覺主動地執行少子化的生育政策,以此能夠更好地抑製人口的增長。長期看,這是對宇宙大開發計劃的一個補充,在漫漫的宇宙中,人類需要不會出錯又強悍的高智機器人的工作和陪伴。
最後,邦聯政府進行了全民公投。機器人類人化的支持者以微弱的票數勝利,通過了《高智自主機器人法案》。法案鼓勵量產類人機器人,同時嚴格限製生化人技術,對人體器官和肢體的機械化作出了十分嚴厲的規定。
就在這種前提下,南希作為第一批萬能機器人的一員誕生了,這批機器人統統是被作為宇宙大開發計劃的戰士生產的。接下來的自主機器人,都是針對母星這個環境而生的。
此時,馮君正搭電磁平台去找他的父親。魔腦傳來的信息波裏,顯現著白梅閱讀的這些資料。他以超強的腦速飛快閱讀著,不由地有些感慨。原來南希的誕生背後,居然有著這麼複雜的背景。
越往下讀,馮君越是觸目驚心,看到了學校根本不會教的,他以往無法想象的曆史內幕。
曆史證明了任何發展都是有兩麵性的。雖然經曆了各個城市反機人士,總數達數十次為反抗《高智自主機器人法案》的暴動。但最終推行的結果是,母星人口增長速度大幅下降。
同時,通過各類高智機器人公務員的工作,大大減少了母星邦聯機構的貪腐、扯皮和人浮於事現象。而各類生產商業公司大量使用高智機器人,客觀上也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當然,這是建立在無數人類失業或工資下浮的基礎上的。
有一個著名的“仇機”(仇視高智自主機器人)曆史學家記錄這段曆史,用了“血淋淋的機器人吃人史”這個刺痛人心的稱謂。
幾十年後,民間反抗《高智自主機器人法案》的情緒孕育到極端,各地殺戮高智機器人的案件和暴動此起彼伏。當邦聯政府正在著手準備修訂《高智自主機器人法案》以應付危局的時候,曆史的轉折點出現了……
“第一次宇宙戰爭”爆發。
無數象南希一樣的萬能機器人、高智機器人戰士在太空中奮勇對抗魔族,減少了人類的傷亡率,為保護母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這時的沐恩堂裏,一個年輕的牧師走上了講台,人聲熙攘的教堂裏安靜下來。
羅伯特的思緒被熟悉的聲音拉了回來,抬頭一看,這位牧師是他今天要等的人……
馮天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