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智慧的花朵(1)(2 / 2)

如果從涉獵的廣度來看、鄧拓把思考的觸覺伸向這一時期政治生活和社會人生的諸多方麵。他抨擊個人主義做事不負責任、敷衍塞責的態度(《推事種種》),鼓勵青年解放思想、敢想敢幹、發揚青春銳氣(《胡說八道的命題》,《說誌氣》、《人窮誌不窮》);強調理論和實際、知和行的結合(《不要空喊讀書》、《事事關心》、《文天祥論學》、《變三不知為三知》);提倡追求真理、堅持不懈的精神(《顏苫孔之卓》);堅持實事求是和反對盲目從事(《放下即實地》、《磨光了金幣》)等等。大凡那個時期思想理論的重要問題,鄧拓的雜文都有所涉及,然而,作者在針砭時弊、揭櫫思想時,往往把思考的聚光鏡投射到一兩個論題上,或從不同的側麵,集中深入的論述,表現了批評者的熱烈和勇敢,也表現出理論家的深沉和執著。

實踐的觀點,亦即實事求是、堅持群眾路線的思想和不迷信、盲從,敢於探索追求的思想是鄧拓雜文的重要內容。他從紛繁的社會現象中,捕捉一些思想傾向上悖離唯物辯證法的問題進行闡述和分析。《變三不知為三知》一文中,鄧拓指出:“事物發生和發展的始、中、終三個階段,是一個完整的曆史過程,事物的原始階段和中間階段更顯然是屬於曆史的範疇。至於事物的終結階段往往就是當前的現實。而對於這些又都必須進行全麵的考察,把這些考察綜合起來,就得到全麵的認識。”在《主觀和虛心》一文中,他認為:“為了徹底防止和克服思想上不問程度的主觀主義成分,我們惟有要求自己,遇事都一定要保持真正的虛心。”在《放下即實地》中,作者諷刺了那些“不了解實際情況,心中無數,所以遇事沒有把握,不知如何是好”的盲人,指出:“人必須經過親身的實踐體驗,才能知道事物的真相。”堅持實踐和注重從實際出發的觀點,從根本上說來,是黨的群眾路線的觀點,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群眾觀點是無產階級政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在鄧拓的許多雜文中,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在《智謀是可靠的嗎?》一文中,作者說:“所謂聰明智慧隻能來源於實際知識,而任何個人的實際知識都比不上廣大群眾的實際知識那樣豐富。”作者從古人的“不必謀自己出”引申開去,批評說:“有的人常常喜歡逞能,自作聰明,看不起群眾,不管什麼事情總是要自己出主意,企圖出奇製勝而不接受下麵群眾的好意見……任何智謀都不是神秘的,不是屬於少數天才的,而是屬於廣大群眾的。”

鄧拓曾經說過:“我寫《燕山夜話》都是談所見所聞所感的。如果僅僅所見所聞,那隻是錄音機,必有所感,才能成為自己的東西,成為有思想的東西”,這應看成是作者對一些不良的思想作風的否定和批判、包括對長期以來政治生活中左的思潮和惡劣思想作風的抨擊。

當然,鄧拓的雜文不僅是針砭時弊,思考社會問題,還有相當篇數是作者以一個學識廣博的“雜家”,對一些知識性、趣味性的問題,發表了很有見地的看法,由此,構成了他雜文又一特色:內容豐富,森羅萬象、見微見著,是一個富有的精神世界和知識天地。作者幾乎對人們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麵都曾涉足:哲學曆史、文化藝術、天文地理、農桑醫術、軍事棋藝、風情習俗、史實掌故以至花鳥蟲獸等。僅就攝取的題材而言,這些雜文的總和,是作者以豐富的知識描繪出的一幅趣味盎然、啟迪人睿的長卷畫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