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李紈 夢裏名,老來貧,抵不了無常性命(1)(1 / 3)

李紈是榮國府的活菩薩,麵和心軟,與世無爭,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兒子賈蘭身上。但李紈畢竟是一個有血有肉、感情豐富的女子,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守寡,別人根本無法理解她的寂寞和苦楚。說她是活菩薩,倒不如說她是個精神擺設更直接,因為在賈府這樣的大家族中需要有這樣的人物,需要她作為擺設以證明賈府是講禮數的家族。所以李紈被束縛了,束縛在封建禮教的柱子上。

人生莫受老來貧——《晚韶華》

鏡裏恩情,更那堪夢裏功名!

那美韶華去之何迅!再休提繡帳鴛衾。

隻這帶珠冠、披鳳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

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

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

威赫赫爵祿高登,威赫赫爵祿高登;昏慘慘黃泉路近。

問古來將相可還存?也隻是虛名兒與後人欽敬。

與巧姐不同的是,李紈的悲劇是從最初就開始了。李紈的丈夫是賈珠,根據書中的介紹,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才,不僅儀表堂堂,而且知識淵博,可就是這樣一個人物早早去世,留下了年輕的李紈,從此之後李紈開始了守寡的生涯,日後的生活根本就沒有了“繡帳鴛衾”。

有人說李紈是心如枯井,我們且不知道造成其的原因是真正忘不了賈珠,還是受到封建思想的約束,總之之後的李紈“惟知侍養親子,閑時與小姑針黹而已”。李紈的所作所為讓賈府上下非常放心,所以她也就有資格搬進了大觀園和姑娘們居住在一起。

李紈在大觀園中的住所叫作“稻香村”,這裏“一帶黃泥築就矮牆,牆頭皆用稻莖掩護”,“裏麵數楹茅屋。外麵卻是桑,榆,槿,柘,各色樹稚新條,隨其曲折,編就兩溜青籬。籬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下麵分畦列畝,佳蔬菜花,漫然無際。”

沒有到大觀園的李紈用“心如枯井”形容絲毫不為過,而到了這裏之後她的精神麵貌似乎煥然一新,在二月二十二日,姑娘們剛剛搬進大觀園,春天還沒有過完,她就嚷嚷著要辦詩社。

而李紈能夠提出這個想法,說明此時的李紈已經獲得了新生,甚至她開始對美好幸福的生活充滿了憧憬和向往。但是李紈是謹慎的,她無論做任何事情都顯得非常小心,很多時候她的想法也就沒有辦法得以實現了。所以在半年以後,也就是在八月的時候,才在探春的提醒下,她重新想起了這個構想,於是發出了帖子,邀請眾人一起辦詩社。自然李紈對探春的重新提起進行了肯定,她稱讚探春“雅得很”。

隨後李紈對這個詩社大力支持,她不但自薦為掌壇人,而且將自己的稻香村作為了詩社的社址,並且肯定了林黛玉提出的建議,相互之間也不再用姐妹嫂子相稱,每個人都取了一個雅號,從此之後大家一起“雅”了。

隨後李紈還頗有創意地邀請王熙鳳擔任監社禦史,從而極好地解決了詩社的經費問題。李紈自然知道如果沒有錢的話,很多事情都沒有辦法做下去,而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拉管家的王熙鳳一同參加。為了讓王熙鳳就範,李紈一口氣送給了王熙鳳“無賴泥腿市儈”、“下作貧嘴惡舌”、“黃湯灌狗肚”、“狗長尾巴尖”、“潑皮破落戶”、“楚霸王”一係列的雅號,更是“恨不得將萬句話來並成一句,說死那人”,這一段的描寫和李紈一貫以來的性格不符,她的這種勢不可當的姿態才是她性格中最為奪目的地方。

王熙鳳在李紈的一係列轟炸下,隻能連連告饒,她說自己如果不答應的話,“豈不成了大觀園的反叛了!”王熙鳳是聰明人,當然知道大觀園中的姑娘們和李紈的心是相通的,尤其在這件事情上,她不能和李紈對抗。

本來在權力的鬥爭中,李紈已經敗下陣來了,此時為了一點小事,王熙鳳自然不會和這個大嫂子爭論了。王熙鳳的一生對李紈沒有做任何的報複,兩妯娌之間雖然存在著矛盾,但是相互和平共處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