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紈是榮國府中最正兒八經的“主子”,她的這種地位和王夫人是一樣的,隻不過輩分低一些而已。所以在王熙鳳生病的時候,李紈開始掌管榮國府的大小事務,雖然很多人認為是曹雪芹有意識安排了這位菩薩奶奶的戲份,也有人認為在這一段中更多地體現出了探春的能力,但事實上如果沒有李紈在後麵撐腰,探春又怎麼可能管理得順風順水,李紈能力固然不如探春、李紈也許有著太多的自卑,但這些不是李紈的錯,李紈也不是很多人嘴裏的“無能”。回到那個時代,就會知道一個寡婦做任何事情本就是非常難的。
根據《晚韶華》,李紈的晚年有榮耀的一段。李紈出身於官僚家庭,她的父親李守中擔任過國子監祭酒,李紈從小讀的就是《列女傳》等書籍,從小接受的就是封建倫理道德觀念的熏陶,她也最終成為了一名典型的封建社會淑女。所以在賈珠去世之後,她能夠安之若素,每天隻知道孝敬公婆以及撫養兒子,在她的心中已經沒有了其他的感情,這就是她所有的人生。當然通過上文的分析,李紈的內心是充滿感情的,甚至是澎湃的,她隻不過是將自己深深的愁苦隱藏起來,不隨便顯露罷了。而她的這種痛苦才是人世間最為痛的痛。
在第三十三回中,賈寶玉遭到毒打,王夫人便叫著賈珠的名字大哭,她說:“若有你活著,便死一百個我也不管了!”這句話一方麵說出了賈珠的優秀,也說出了王夫人對這個兒子的喜愛,除此之外這句話猶如一根針一樣刺中了李紈,於是她不禁放聲痛哭,這裏的李紈是真實的,她的痛苦在此刻全部宣泄出來。
雖然這首曲子說的是李紈最終享受到了榮華,但是這種榮華來得也太晚了些。任何時候,這個苦命的女子從來沒有做過主角,在《紅樓夢》所有的重要事件中,李紈都有出場,但是她永遠隻是作為配角出現,並沒有給讀者留下特殊的印象,或者這和她的身份以及思想性格是相符的,榮國府的大嫂子是一個恪守封建禮教、一個與世無爭的寡婦,她隻求安順,絲毫不願意卷入任何的矛盾爭鬥中。
李紈是封建婦女的傑出代表,但她是快樂的嗎?在那個時代一些衛道士們鼓吹程朱理學,他們認可的是婦女的貞烈氣節,但是這些婦女本身卻遭受著這種封建枷鎖的束縛,這種壓迫是痛苦和殘忍的。
就像李紈,雖然她有資格享受所謂的貞節牌坊,能夠被編入“列女傳”;雖然在壽終之前能夠得到“鳳冠霞帔”的榮耀,似乎她得到了認可,得到了統治者的認可,但這些又有什麼用呢?能換來一個女子逝去的幾十年青春嗎?
李紈辛苦了一輩子,晚年的時候因為兒子的原因得到了榮耀,但是這些都抵不了她的悲慘,她逝去的青春沒有人幫她追回,她沒有享受到任何關於青春的享受。即便晚年得到了榮耀,很快自己的壽命已至。在《紅樓夢》中雖然有“氣昂昂”、“光燦燦”、“威赫赫”等詞語來形容賈蘭升官的榮耀,但是這些在我讀來卻充滿著諷刺意味。
在很多人眼中,李紈是被諷刺或被批評的。曹雪芹也說,“枉與他人作笑談”、“也隻是虛名兒與後人欽敬”……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雖然曹雪芹先生是借李紈的遭遇在揭露封建禮教,但或許李紈所選擇的這種生存方式並沒有錯,至少說錯不在李紈。
李紈出場時就是寡婦,直到最終也還是寡婦。她每天過的就是簡簡單單的生活,生活中沒有任何的起伏。正是因為她的這種平淡性格鑄就了她平淡的一生。雖然從《紅樓夢》中看不到李紈和賈珠感情的直接描寫,但是通過李紈對賈珠的思念能夠看出,他們在一起的日子是快樂的、幸福的,甚至可以說是鸞鳳和鳴、琴瑟相諧的,所以李紈在賈珠離開人世之後,選擇將自己的心封閉起來,是很有可能的。我們在痛罵封建禮教、在感慨李紈一生的同時,就不要再諷刺和批評這個女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