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李紈 夢裏名,老來貧,抵不了無常性命(2)(2 / 3)

那麼,在賈府那樣的大家庭中,以李紈的身份和地位為什麼沒有參與到賈府的管理當中?就算是沒有人安排她管理,那她也應該主動承擔這樣的責任,畢竟她是大少奶奶。

的確,李紈應該是賈府的管理者,在第四回中將此解釋為“這李紈雖青春喪偶,居家處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惟知侍奉親子,外則陪侍小姑針黹誦讀而已”。雖然她有督促兒子的重任,但是這和她管理賈府一點都不衝突,況且當時賈蘭已經很大了,自然不需要母親整天跟著。而且在書中多次提到榮國府的管理者王熙鳳大字不識,在她的工作中凡是涉及字的工作,諸如記賬、寫字、查書之類,都是由一個叫彩明的小孩子來完成。有一回臨時還讓賈寶玉幫她寫過一份賬單不像賬單、禮單不像禮單的東西。王熙鳳來管理榮國府在這一點上就會存在很大的弊端。而李紈出身書香門第,雖然她的詩歌比不了幾位小姐,但記記賬絕對綽綽有餘。作為榮國府的大兒媳,李紈沒有理由放棄操持家的責任,她本應該協助王夫人,承擔其管理家的責任。而事實上她卻做到了“一概無見無聞”。

不過,李紈也做過一些協助王夫人的事情,比如前文中多次提到的在鳳姐生病的時候,代管榮國府;比如第七回中講到的“原來近日賈母說孫女兒們太多了,一處擠著倒不方便,隻留寶玉黛玉二人這邊解悶,卻將迎、探、惜三人移到王夫人這邊房後三間小抱廈內居住,令李紈陪伴照管”。

但這些都沒有成為李紈的主要生活,在完成任務之後,李紈依舊過著自己平淡的生活。這位榮國府的正牌大兒媳有著諸多先天和後天的優勢,但是最終卻沒有成為榮國府的管理者,而是將賈赦的兒媳王熙鳳請來管理,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賈母曾經說李紈是“寡婦失業的”,這極具傳神的五個字一方麵道出了賈母對李紈的可憐,另一方麵也寫出了李紈在賈府的處境。在封建社會,丈夫就是女子的事業,一旦丈夫離開人世,女子就等於失去了所有,她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由一個“未亡人”最終變成“亡人”,而樹立一塊“牌坊”就是她們唯一的任務和價值了。於此,就可以很合理地解釋李紈沒有管理賈府的原因了。

不僅是李紈,就連賈蘭實際上在賈府的處境都是極為尷尬的,是屬於邊緣化的。雖然賈母非常可憐這位孫媳婦,但是在賈母的內心隻不過是維持了她的尊嚴和利益,並沒有真心實意地疼愛她;王夫人本就是一個不苟言笑的人物,隻不過是在見到賈寶玉的時候還能看到一點笑容,其他時候都很難看到她的笑容;而賈政更不用說了。以此可以看出,李紈這個大少奶奶在丈夫死後,真正地成了“孤家寡人”。

在第二十二回中對猜燈謎的描寫就能夠看出賈蘭的處境。按道理在這種關鍵的時刻,賈蘭是肯定要出場的。但是偏偏在此時賈蘭沒有出現,當賈政發現賈蘭不在的時候,於是就問:“怎麼不見蘭哥?”於是有人趕緊去問李紈,李紈則說:“他說方才老爺並沒有去叫他,他不肯來。”婆娘們將這個消息回複了賈政,大家都笑著說賈蘭就是天生的“牛心古怪”。於是在這種情況下,賈政讓賈環和兩個婆娘一起去叫賈蘭過來。不要說元宵節了,就算是平常家庭聚會,像賈蘭這樣的孫子理應主動來到長輩麵前,哪能等長輩去請他呢?我想通過這一段多少還是能夠看到賈蘭在賈府的處境並不是很好,如同他的母親,隻不過是有一個不錯的頭銜而已,真正意義上並沒有太多人疼愛他們。

李紈是孤獨的,她得不到親人的疼愛,更得不到丈夫的寵愛,隻能背負著所謂的“貞節牌坊”然後在漫長的歲月中抽絲一般地生活下去。

在第七回“送宮花賈璉戲熙風,宴寧府寶玉會秦鍾”中,有一段描寫賈璉和王熙鳳的閨房之樂;而此時的李紈正歪在炕上打盹。兩個小場景的對比就能夠看出這位大少奶奶的寂寞和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