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李紈 夢裏名,老來貧,抵不了無常性命(2)(3 / 3)

李紈雖然和幾位姐妹們很親近,而且經常在一起喝酒作詩,在第三十九回螃蟹宴上,李紈因為平兒觸動了心事,說起賈珠在世的時候,也有幾個房裏人,但最終都守不住寂寞,於是乘著她們年輕,早早打發了,“若有一個守得住,我倒有個膀臂。”李紈說到這裏的時候已經掉下了眼淚,眾人則說:“又何必傷心,不如散了倒好。”說完之後眾人都洗了手,然後到賈母和王夫人那裏去了。

這裏也怪不得眾人的冷漠,因為在那個時代寡婦的處境本身就是很尷尬的,在歡樂的場合,賈府中的很多人對李紈是在尊敬中多少有些警惕,她們不知道如何去對待這位大嫂子,沉默吧,顯得沒有人情味;歡笑吧,對李紈本身就是一種殘忍;同情吧,治標不治本,而且顯得偽善。眾人索性選擇忘記李紈的身份和處境,將她當作一般人去對待,或許這樣會稍微好一些。而李紈自己也隻能將自己的苦楚咽到自己的肚子裏,要不然就顯得不合時宜了。隻有在別人提起的時候,她才能夠在公開場合宣泄自己的感情。比如上文提到的寶玉挨打的那次,王夫人想到了賈珠,提到了賈珠,李紈此時的情緒已經到了臨界點,終於發泄了出來。

李紈對於整個賈府來說似乎就是一種擺設,隻不過這種擺設是精神上的,因為賈府有這樣一個活牌坊,所以能夠讓別人看到賈府的氣節,隻要有這個精神擺設,那麼不管賈珍、賈璉還有其他人如何荒唐,終究在外人眼裏賈府還是有“規矩”的。

封建社會的寡婦是一種特殊的群體,是一種不能被現代人所理解的群體。所有關於李紈的懷疑,隻要將她和她的寡婦“身份”聯係在一起之後,就迎刃而解了,所有的疑問都可以得到解釋了。

不要說李紈,就像賈蘭在賈府中同樣遭受著漠視,似乎這個榮國府唯一的重孫子不存在一樣。當時賈璉沒有子嗣、寶玉還沒有娶親,按道理賈蘭的地位很尊貴的,但是在《紅樓夢》的前八十回中根本看不出他地位的尊貴,他完全沒有賈寶玉一樣的風頭,也隻能和賈環混在一起。

之前提到的第二十二回中賈蘭沒有成為主角。在第五十四回榮國府元宵夜宴的時候,同樣沒有賈蘭的身影。就連賈菱、賈菖這些人物都出現了唯獨沒有賈蘭。此時的賈蘭估計在家裏溫習功課呢,就連最喜歡摩挲孩子的賈母此時也沒有想到自己唯一的重孫子。

從小失去父愛的孩子本身就是敏感的,他們的心事本身就要比別人重,他們不可能成長為天真爛漫的孩子,因為他們早熟,因為他們從小就懂得了機警地觀察這個世界,尤其是在賈府這種大家族中。本來子孫就多,長輩們對子孫的疼愛又多少還有些功利色彩,所以內向、敏感的賈蘭根本就得不到長輩們的疼愛,因為賈母的疼愛更多地給了寶玉和鳳姐。

李紈並不傻,有的時候她隻能選擇裝傻而已。她的精明在書中有多處提到,比如寶玉他們要辦詩社的事情,李紈就“教唆”他們去找鳳姐。當然鳳姐也不是傻瓜,她快人快語幫李紈算了一筆賬,李紈每月能領到十兩銀子,而且賈母和王夫人都認為她“寡婦失業的”,而且還帶個孩子,所以又多了十兩銀子,這個數字和賈母、王夫人領到的都一樣了。同時,李紈還有園子裏的地,還能夠收取一些租子,年末的時候還能領到一大筆。去掉開支,李紈每年至少能夠積攢四五百兩銀子。王熙鳳的這番話一方麵說出了李紈的小氣,另一方麵也點出了自己的為難,此時李紈趕緊將話頭轉移開來,說到了鳳姐前一天打平兒的事情,以轉移眾人的視線。隻不過鳳姐也不想得罪這些少爺小姐,她的這番話說完之後,最終還是給了他們五十兩銀子。

賈府這種大家庭人多嘴雜,其中的鬥爭和矛盾數不勝數,所以作為大少奶奶的李紈對此非常清楚,鑒於自己孤兒寡母的處境,索性她寧願做一口枯井,過最平淡的生活。或許如果賈珠還活著,那麼榮國府的大少奶奶就不是這般光景了,而賈府中最受寵愛的恐怕就不是賈寶玉了,而是賈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