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1 / 2)

不管宋哲元和別人怎麼認為,這樣一個事實是誰也無法否認的:29軍眼下和以後能大義凜然地站在平津前線抗擊日軍,這與中國共產黨所做的大量工作及全國民眾的支援分不開。

29軍不是孤軍作戰。

但是,民眾支持、團結宋哲元抗日卻走過一段曲折的路。

毫無疑問,青年學生是抗日救亡運動中最活躍也最有朝氣的一支力量,可他們的偏激情緒也是顯而易見的。當時,學生與29軍及平津軍警、保安隊處於對立的狀態,他們打出的口號是:“反對宋哲元,開展抗日救亡運動”。

就在這時候,中國共產黨派劉少奇同誌來到天津,作為中共中央代表、北方局書記,負責領導北方黨的工作。他一到天津就遇到了“抬棺遊行事件”——

一名叫郭清的愛國學生被冀察當局逮捕,慘死於獄中。國民黨的暴行激起學生們極大的憤慨,他們抬著郭清的屍體舉行了遊行示威,喊出了“打倒漢奸走狗宋哲元”、“宋哲元是罪大惡極的賣國賊”等口號。遊行隊伍遭到軍警鎮壓,50餘人被捕,多人受傷。

劉少奇立即給北平的同誌寫了一封信——《記北平學生紀念郭清烈士的行動》,對幾天前發生的“抬棺遊行”進行了中肯的批評。他苦口婆心地告訴大家:在華北,不團結宋哲元,不聯合29軍,抗日救亡就很可能是一句空話。來雖然育對日軍妥協的一麵,但我們要看到他率領的29軍是一支有愛國光榮傳統的馮玉祥將軍的部隊,他決不肯做漢奸。如果我們放過這支抗日力量,那就等於給日寇幫了忙。

少奇還對在他身邊工作的同誌說:董振堂、趙博生能夠參加寧都起義,我們也就可以做宋哲無的工作使他打日本。

這期間,少奇同誌在天津親自布置了以反對日本增兵華北、抵製日貨、製止走私和清查海河浮屍案為主要內容的“五·二八”和“六·一三”遊行示威,這兩次遊行對消除學生和宋哲元的對立情緒起了很好作用。遊行的起因是:當時日寇加緊了華北武器走私,並給華北增兵一萬多人,進占北寧鐵路線;與此同時,他們還在天津肆無忌憚地修築工事和兵營,完工後將被迫參加賣苦力的中國民工集體屠殺,然後將屍體拋入海河。

兩次遊行中,民眾首次提出了這樣的口號:“擁護29軍抗日”,“發揚29軍抗日傳統”,“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等等。果然,沿路軍警沒有對遊行隊伍實行鎮壓,隻是跟著隊伍兩旁走。

日本人強烈抗議共產黨組織的兩次遊行,宋哲元則公開發表談話,稱學生運動並沒有越軌。這表明黨的統一戰線是有成效的。

1936年歲末,29軍針對日軍的大演習,也在固安舉行了三次對抗大演習,宋哲元親臨現場指揮,中共領導的學委組織清華大學的同學到演習地去參觀慰問,獻旗致詞,鼓舞演習將士;北師大的學生自治會特地組織學生到29軍的南苑駐地,開展抗日救國宣傳;直到七七事變的前兩天,北平學生還在中共黨組織的領導下到宛平城慰問29軍指戰員中國共產黨還在29軍內部開展地下工作,秘密進行抗日宣傳和組織工作,使抗日統一戰線深入到29軍的要害部門。中國共產黨是一雙堅強有力的手,推動者29軍在盧溝橋畔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武裝挑釁。眼下,日軍把豐台鎮得到手以後,便緊鑼密鼓地獵取下一個目標:強占盧溝橋。日軍幾乎連氣兒都沒有歇喘,就邁出了占領盧溝橋的第一步:他們提出要在豐台、盧溝橋之間建造營房。——又來了,故技重演。誰都能看透,日寇要向盧溝橋旁邊的宛平縣滲透。宛平是豐台西南大門上的一顆鉚釘。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結果:這個明目張膽侵犯中國主權的要求沒有得到同意。不同意絕不等於能使日寇收斂自己的狼子野心。他們變著法兒向宛平擴展兵力。日軍的一幫兵到宛平縣城周圍觀察地形,來去大搖大擺,神氣活顯,好像在他們自家門前一樣逍遙。中國的士兵質問他們:“你們要幹什麼?”日本兵回答:“搞軍事演習。”在他們看來,當兵的搞軍事演習是天經地義的事,誰也管不著。確實,剛開始對鬼子兵的這種行動無人管,他們每個月或半個隻搞一次演習,使用的都是教練彈,而且時間都安排在白天。中國方麵不過問,似乎也說得過去。

但是,很快日軍就得寸進尺了,青麵獠牙地露出了凶相,他們的演習頻繁起來,每三日至五日就舉行一次,教練彈也換成了實彈,且是夜間行動。

29軍出麵幹涉了,要求日軍停止這種威脅性的演習。日方不僅不接受中國的要求,反而變本加厲地提出:隊伍要穿過宛平縣城和盧溝橋,到永定河西岸去進行野外演習。野外?自從搞軍事演習以來,他們哪一次也不是在屋內進行的呀!對於這種無理要求,29軍堅決給以拒絕。日軍我行我素,根本不把29軍的拒絕放在服裏。他們偏偏就在中國駐軍的眼皮底下整好隊伍,準備開到永定河對岸去。中國士兵堅守崗位,寸土不讓,就是不許日軍過去。日軍領隊的軍官撕破嗓門似的下達了口令:衝,衝過去!中國士兵打開刺刀,威風凜凜地站在大路中央。“你們不要忘了這是中國的地盤,我們是守衛國土的中國士兵。”“支那兵小小的,你們太不知趣了,我們進城、過河是要執行重要任務的。”日軍的隊伍硬往前衝。中國的哨兵持槍怒視,山樣地站著不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