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2 / 2)

難怪當地老百姓稱他為“石閻王”。日寇入關後,石友三一頭栽到土肥原懷中做了幹兒子,土肥原則利用與石的關係,通過石勾結土匪在冀東、玉田縣一帶組織河北戰區保安隊,騷擾華北,充當日軍侵華的別動隊。眼下,石友三是冀北保安司令,收了土匪隊伍改編為4個步兵團,駐防清河、北苑、黃寺一帶將要到宛平接防的就是這樣一支隊伍,日本人先用它自然是很有眼力了。

自己的隊伍來了,日軍仍然不給開綠燈,他們刁難的是中國軍隊,決不是衝著石友三。

開往宛平城和盧溝橋的300名接防部隊,行至大井村時,受到日軍的突然襲擊,保安隊當場陣亡1名士兵,受傷者數名。整個隊伍被阻隔在這裏。

中方提出雙方監督撤兵委員前去交涉。

日方不表示同意,卻也不拒絕。擱置。拖延。

原來,保安隊行進到大井村時,日軍對他們進行搜身檢查,提出種種刁難:

不準攜帶重機槍入城;

每人帶子彈不得超過30顆。

按照日軍的這個“標準”,保安隊的全體成員幾乎都不夠入城條件。日軍把保安隊攔截在大井材,不讓進也不許退。

整整僵持了3個小時。

到了中午十二時多,監督撤兵的中方委員周思靖、日方委員中島弟三郎才到了大井村,就保安隊接防問題與河邊交涉。胸有成竹的河邊當下就提出了三條:一、城內中國軍隊隻留一個小隊,其餘全部撤到永定河西岸;二、保安隊限定50名,隻能攜帶步槍和30發子彈;三、為了監視中國軍隊撤退,由日軍旅團長到宛幹城內巡視。

日軍又大踏步地向前進了一步。

中方則小心翼翼地向後退了兩步。

自然第三條沒有答應。目前懺何入還沒有把嗬邊請迸宛平城“巡視”的膽量。

這樣,所有攜帶機槍的保安隊員以及身上帶的子彈超過30顆的保安隊員,隻好回到北平去“輕裝”。

無理的、沒有邊際的糾纏,耗掉的不僅僅是主貴的時間(不用說日軍贏得了時間),更可惡的是磨禿了官兵們的銳氣(不用說日軍受到的是莫大鼓舞),直到下午6時,才有50名保安隊員疲憊不堪地離離拉拉地進了宛平城。

其它“輕裝”的隊員返回大井村,再到宛平城,已經是晚上7點多鍾了。不過,不是雙方協議規定的300人,也不是河邊提出的50人,而是不足200人。這大概是既給河邊留了點“麵子”,又給了他點“厲害”。

河邊是不會知足的。得寸進尺是他至死都不會改變的本質。就在中國保安隊在大並村受阻的時候,河邊的一道命令,將機械化部隊——第1聯隊第之大隊從通州調到豐台,接著又調到宛乎東北郊的沙崗去駐防。這是明顯不過的企圖了:他們想乘中國軍隊與保安隊換防的機會,占領宛平。

陰謀未得逞。宛乎畢竟不是他企盼的那麼容易到手。

河邊當然很惱火,但是他又有可以得到安慰的地方,中國在宛平隻有戰鬥力很弱、人數很少的保安隊駐防,以後奪取宛平的機會還能沒有嗎?

河邊的臉上爬出了水波似的笑意。他對部屬交待道:

“請轉告王專員,我們要進城慰勞。”“慰勞?”部屬不解。“傻瓜。慰勞勞苦功高的石友二保安隊。慶賀‘和平’即將實現!”部屬心領神會,立馬去聯係。中方拒絕。河邊不罷休,又吩咐部屬:“買來最好的香擯酒,越快越好。”香擯酒買來了。他又派人將笠井、廣瀨以及通譯官愛澤找來,對他們說:“你們帶著這些禮品,作為日方的外交人員前往宛平向中國方麵祝賀,具體說是向王專員祝賀。記住,是祝賀‘和平’即將實現!”說著,他望了望那些已經包裝得講究華麗的香檳酒,詭秘地一笑,又說:“也許這些禮物並不很重要,幾瓶香擯酒而已,但是不要忘了你們的身分是外交人員。”3個“外交人員”神鬼莫測地進城“祝賀和平”去了。準能掀開河邊書寫的這頁冗長繁瑣的讓人喘不過氣來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