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巧遇(1 / 2)

雲往頓了頓,悻悻然:“小姐都要出嫁了,我還以為小姐是出來看看首飾脂粉什麼的呢。”

秦好笑眯眯:“那些有什麼看的?光是二哥從蘇杭帶回來的首飾水粉,那一樣不比市麵上的好?我便是用到下輩子也用不完的。”

雲往嘟囔道:“女人當然是不嫌首飾多的。”

秦好步履匆匆:“你喜歡什麼,我便送你幾件,反正我也多的是。”

雲往大喜:“小姐說話可要算話,不要到時候又反悔。”

秦好自然沒有不應的。

秦好到八福書局的印刷工房,直奔已經印刷好的成書區,翻看了幾本新書,才與匆匆而來的掌櫃的交談起來:“這次的新書就是這些嗎?”

掌櫃的看了幾眼點了點頭。

秦好撫摸著手裏的《基礎地理》,又翻開了另一本《算數新篇》,幾乎已經可以確定她是和自己一樣的人。《基礎地理》敘述了北姚的大江南北山川河流地理概要,簡要的寫了一些氣候、海洋、山川之類的原理和基礎知識,可以看出作者即使不是博覽群山也是破萬裏路的行者;《算數新篇》教的正是秦好極為熟悉的簡乘公式,還有更古老的雞兔同籠等問題。

秦好已經看過了前麵的《基礎算數》,找到了四則運算,簡要的乘法公式,還有九九乘法表,現在手上拿著的顯然是更高層次的教材。

“明日裏便送到各家書院去麼?”秦好撫摸著封皮。

在古代,資訊極度不發達的現在,每一本印刷的書籍都是珍貴的寶物,比銀錢更加珍貴,隻有富貴人家才有機會購買書籍,進入私學,而窮苦百姓是沒有那個機會的。八福書局印製的書籍除了對外售賣,也支援著秦家資助的各家私塾書院,這些書院對窮人家好學的孩子收取著很廉價的束脩,幾乎是義務的進行著教育。

秦好跟著三哥在外遊學時,便見過秦家的八福書院,三間屋子,一個院子,十幾個孩童,一個先生,便就是書院了。書院的先生每月由秦家支付兩石米的報酬,而學生們每年每人連同課本在內隻需要一兩銀,對比上京內的其他私塾簡直連個零頭也不到。即使是如此,這一兩銀也不是每家都拿得出的。一兩銀能買一石多米,折合成市斤是一百多斤,能供一家三到五口一個月的口糧,何況許多地方的人根本不吃白米,他們吃粗糧。所以這一兩銀也算是秦家人為設置的門檻,既是為了避免書院超出負擔的生源,也是為了避免虧損得太厲害。是的,不管是八福書院還是八福書局都是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八福書局如果不是秦好娘顏夫人改良的活字印刷減低成本早就赤字得揭不開鍋了。對外售賣的書籍繪本還不足對八福書院支援的課本一半,對書院供應的課本卻全是虧本送去的,能不虧損嗎?

掌櫃點點頭:“是的。”

秦好又問道:“這兩本書,對外麵售價是多少?”

掌櫃回答:“現下還沒印好對外出售的版本,暫時定價是十二兩一本。”

“顏…娘她都多久送一次新書稿子來?”

掌櫃搖搖頭:“這都不一定的,有時一月便兩三本,有時一年也沒有一本,有時顏夫人的新書來,我們連同先生在內都是看不懂的,累得夫人又得派人來一一把咱們教會了,咱們再去教會各家書院的先生,這樣一來一往便更慢了。”

秦好抿起一個笑容,難怪她看到的書,內容越來越淺顯,這次的地理課本簡直是小學課本的內容結合了北姚的地理風俗,從另外一個方麵看她也是越寫越好了呢。

“十二兩會不會太貴呢?”秦好有些疑問,尋常的書籍大多定價是六七兩,偶爾八九兩,上十兩的很少。

“這是二爺定的價。”掌櫃搖搖頭,頗為自豪,“這個價,倘若不是活字印刷省了很多成本,我們也不能定這個價,還得往上翻。裏麵許多畫,都是請了最頂級的畫匠畫出來,咱們刻板印刷的,印上幾百張,就得換板,這些都是成本。”

“夫人的書對外賣的好嗎?”

掌櫃更是自豪:“夫人的書是賣得最好的,許多書院都派人來成批的采購呢!許多人看了她寫的書都說她是在世黃英呢!”黃英是前朝一位女性大儒,最有名的就是寫了《女戒》八條,秦好笑了笑,她肯定不會高興被人比作黃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