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圖》雖然運用的是近於荒誕的夢幻形式,卻相當真實地暴露了國民黨時期官場的黑暗現實,收到了“假中見真”的藝術效果。同時劇作又使用隱喻手法,將盜賊與官僚合為一體,辛辣地諷刺了專製製度下官僚的強盜本質。可以說,《升官圖》是一部藝術上相當成功的諷刺喜劇,是一部用戲劇形式寫成的《官場現形記》。

麗人行

田漢(1898~1968),湖南長沙人,主要著作有話劇劇本《名優之死》、《回春之曲》、《麗人行》、《關漢卿》等。

他的代表作品之一中國話劇《麗人行》,1947年由抗敵演劇9隊在無錫首演,1961年由上海人民藝術劇院再次公演。劇本發表於1957年《劇本》月刊第5期。1959年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單行本,1980年11月第4次印刷出版。

劇本以抗戰末期的上海為背景,以劉金妹、梁若英、李新群3個不同經曆的女性命運為主線,反映在日偽黑暗統治下工人的悲慘生活和人民曲折的鬥爭。紗廠工人劉金妹借債回家途中遭日寇蹂躪,欲尋短見,恰巧被地下工作者孟南救下。少婦梁若英原是作家章玉良的妻子,章離家抗日,梁即與投敵分子、“銀行家”王仲原同居。後章回上海工作,與梁在新群家重逢,不料被敵特誤認為是孟南夫婦而逮捕。此時工廠關閉,金妹借債擺攤,不料貨被搶,丈夫友生被流氓致瞎雙目而住院。為生活所迫,金妹被迫賣身養家,不料被友生發現,金妹投江自殺,幸被孟南之妻新群救起。在新群的幫助下,金妹鼓起了生活勇氣,若英也認清王仲原的真實麵目,決心與工人群眾一起與黑暗社會作鬥爭。

全劇采用多場景、多時空交替結構,有所創新,情節曲折,生動感人。

桃花扇

歐陽予倩(1889~1962),湖南瀏陽人,主要作品有劇本《天涯歌女》、《木蘭從軍》、《桃花扇》等。他的代表作品中國話劇《桃花扇》,1947年由新中國劇社首演於台灣。1957年和1962年由中央戲劇學院實驗話劇院和上海戲劇學院實驗話劇團分別在北京和上海公演。本劇原是清代孔尚任編寫的傳奇劇本,1937年歐陽予倩改編為京劇。1939年由京劇改編為桂劇。1947年又改編為話劇。

劇作通過秦淮歌妓李香君與複社文人侯朝宗的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反映明朝崇禎末年的政治形勢和社會風貌,貶斥朝廷的荒淫昏庸和閹黨官吏的禍國殃民,歌頌李香君的民族氣節。秦淮名妓李香君與複社文人侯朝宗相識相愛。定情後不久,李自成攻占北京,福王在南京登基,大權重落奸臣之手。侯朝宗被迫出走。香君在師傅柳敬亭幫助下,避身揚州史可法部下,並矢誌守節。在無恥文人楊文聰一再威逼下,以首觸柱,血染定情詩扇,楊就血在扇上畫桃花一幅。不日南明滅亡,清兵渡江,香君隱居山中。一日侯朝宗身著清廷官服來山中接香君,香君知侯已變節,即以死明誌。

全劇情節曲折,哀婉動人。

反“翻把”鬥爭

中國獨幕話劇《反“翻把”鬥爭》是李之華的作品,1947年由東北文藝工作團第二團在黑龍江賓縣首演。劇本在1947年7月10~23日《東北日報》上發表。1960年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單行本,收入1979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現代文學史參考資料·獨幕劇選》(第二冊)等選集。

劇本以東北解放區土地改革運動為背景,描寫地主孫桂閣勾結農會副主任馬奎五,陰謀製造事端,並栽贓農會主席劉振東,煽動農民撤換農會幹部,企圖暗中把持農會和自衛隊。土改工作隊方隊長發動群眾,終於查明了孫桂閣的“翻把”複辟陰謀。

劇本深刻地反映了土地革命中的階級鬥爭。結構嚴密、語言生動,具有濃鬱的東北鄉土氣息。劇本獲1947年東北局宣傳部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