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上,作者善於從生活中截取富於特征的事物,深入挖掘,並把情節發展與環境、人物的細致描寫結合起來,以樸素、精練、傳神的人物對話來刻畫人物性格,使人物性格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愛情三部曲

《愛情三部曲》是三部中篇小說《霧》、《雨》、《電》的合稱,是巴金的代表作品,創作於1931~1933年,1936年由良友圖書公司出版合訂本。

作品以革命和戀愛為主題,寫了當時小資產階級知識青年的反抗、追求和苦悶。展現了1927年中國大革命失敗前後,一群知識青年不同的生活道路和思想性格,如開始時高喊革命,後在黑暗現實麵前妥協、蛻變的洋派青年張小川;原有革命熱情,但幾經幻滅,最終消沉、頹廢的“多餘人”周如冰;不滿現實卻又找不到出路的病態人物吳仁民;走向實際鬥爭,決心為正義、信仰而赴湯蹈火的陳真、李佩珠等。

作品使當時的青年讀者從中認識他們的同一代人,思考不同的生活道路;讚揚了反抗專製強暴的實際革命行動,肯定了為正義、光明、理想而獻身的犧牲精神,對於鼓舞廣大青年在革命低潮時堅持鬥爭,是有積極作用的。

一千八百擔

吳組緗(1908~1993),安徽徑縣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西柳集》、《飯餘集》,長篇小說《山洪》,中篇小說《一千八百擔》等。

中篇小說《一千八百擔》是吳組緗的代表作品,1934年1月1日發表於《文學季刊》創刊號,作品的副標題是《七月十五日宗氏大宗祠速寫》,這也是作品的基本內容的概括。

作品寫的是“八十八房,好幾百家”的地主豪紳宋氏大家族為爭奪宗祠1800百擔積穀而展開的複雜鬥爭,圍繞這一中心事件塑造了宋柏堂、子壽、子漁、叔鴻、鬆齡、步青等一係列地主形象。主要人物宋柏堂是宋氏義莊的管事。人們叫他“笑麵虎”。他巧取豪奪,不論在怎樣的荒年,都向佃戶橫征暴斂。在其家族內部,他表麵上廉潔奉公,實際上中飽私囊。其他人物,如狡詐蠻橫的布店老飯、商會會長子壽,遊手好閑的鬆齡,迂頑無能的豆腐店老板步膏,無所事事的訟師子漁以及徒有理想而一事無成的叔鴻等,都各懷鬼胎,在分崩離析的大家族中為他們各自的目的而爭奪著。

作品主要圍繞1800擔積穀的事而展開情節,規模較大而事件集中。小說結尾寫了農民搶米的場麵,反映了農民運動的勃興和地主階級的末日。

春桃

許地山(1893~1941),福建龍溪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綴網勞珠》,散文集《空山靈雨》等。短篇小說《春桃》是他的重要作品,寫於1934年。

小說寫了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的帶有濃厚悲劇色彩的普通生活。主人公春桃和李茂結婚剛一天,丈夫就被胡子抓走。鄉間鬧兵突,她就逃到北京城,靠撿爛紙過日子。不久遇到以前認識的劉向高。由於生活所迫,他們兩人就住在一起,其間幹起了撿紙賣破爛的營生。雖不是夫妻,但在生活上互相照應,過得還順心。後來,春桃在大街上碰見了她的丈夫李茂,他在戰鬥中失掉雙腿已淪為乞丐。這實際上向春桃的生活提出了尖銳的挑戰,她該怎樣決定自己的命運?怎樣考慮那兩個男人的命運?

作品真實樸素地寫了春桃的善良、冷靜、堅強和俠義,同時也寫了這兩個男人麵對眼前困境所表現的淳樸善良和下層勞動人民的基本美德。整個作品質樸自然,極有藝術感染力和道義感召力。

故事新編

曆史小說集《故事新編》是魯迅的重要作品,創作於1922年~1935年間。1936年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共收曆史題材的小說8篇,其中《補天》(原題《不周山》)、《奔月》、《鑄劍》是前期作品,《理水》、《非攻》、《采薇》、《出關》、《起死》等是後期作品。

作品雖然取材於古代神話、傳說和曆史故事,但現實傾向極為鮮明,是曆史題材與現實意義相交融的作品。《故事新編》塑造了一係列古代英雄的感人形象,如《非攻》中竭力反對侵略戰爭的墨子;《理水》中孜孜不倦為民治水造福、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補天》中富有創造性精神和堅強毅力的女媧;《奔月》中勤勞質樸、品格正直的後羿,以及《鑄劍》中舍身助人、英勇無畏的宴之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