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熱情歌頌這些古代英雄獻身於民眾正義事業的崇高品德,意在激勵現實生活中人民的創造精神,鼓舞人民的鬥爭意誌,並寄托著作者熱切呼喚在現實革命運動中湧現出真正為民眾事業而奮鬥的新人的理想情懷。《故事新編》還批判了老子、莊子“清靜無為”、“與世無爭”的消極避世、無是非觀等錯誤思想;批判了伯夷、叔齊等人逃避現實、對民眾不負責任的可恥行為,以此批判現實生活中消極隱退的複古思潮,張揚積極進取的鬥爭精神。

《故事新編》在藝術形式上的創新,首先體現在將曆史題材與現實題材相交融的巧妙構思,把現代生活的細節自然運用到古代生活中去,把現實批判鋒芒滲透在曆史故事的情節當中,熔古鑄今,針砭時弊。既有曆史依據,更有鮮明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其次,作品由批判與諷刺相結合形成了一種漫畫式的筆調,而這種筆調往往又帶著誇張和渲染,使整個作品另具一種風格。第三,作品采取了簡潔明了的速寫式的筆法,寫人敘事,都沒有精雕細刻,但人物性格異常鮮明,故事情節明了突出。

《故事新編》把曆史寫活了,把古人寫活了,使讀者從曆史和古人身上看到了“五四”以後特別是30年代形形色色的現代人的靈魂。《故事新編》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曆史題材創作的精品,為中國曆史小說的創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華威先生

張天翼(1905~1985),湖南湘鄉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從空虛到充實》,中篇小說《清明時節》,長篇小說《鬼土日記》等。

張天翼的代表作短篇小說《華威先生》於1938年4月16日發表於《文藝陣地》第1卷第1期。

作品塑造了一個抗戰時期國民黨文化官僚的典型形象,揭示了當時乃至更長時期中國社會統治機構的陰暗與嚴重隱患,暴露了國民黨官僚打著抗日的假招牌,隨時破壞人民群眾抗日活動的真相。

文中的華威先生是一個奔走得片刻不得安寧的“忙”人,他“不怕吃苦”、“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覺的製度”,緊緊張張地奔走在各種各樣的會議之間和各種各樣的抗日團體之間,哪怕是婦女界組織的“戰時保嬰會”,他都要親自關照,他每會必到,但總是不得已要遲到早退。他不論走到哪兒,所講的內容都是千篇一律地教導老百姓服從在“一個領導中心”之下。華威先生有著對權力的狂熱激情,到處鑽營,無孔不入。他謙恭、空洞、滑稽、裝腔作勢、附庸風雅。這一形象是多少年來中國文化背景下庸俗官僚的典型。

在其香居茶館裏

沙汀,生於1904年,四川安縣人,主要作品有《沙汀短篇小說選》,長篇《淘金記》、《困獸記》、《還鄉記》等。

短篇小說《在其香居茶館裏》是沙汀的代表作品,發表於1940年12月1日《抗戰文藝》第6卷第4期。

作品是暴露抗戰時期國民黨統治階層的醜惡特別是兵役製痼疾的名篇。主要人物是聯保主任方治國、土豪邢麼吵吵和新任縣長。方是有名的軟硬人,欺軟怕硬,見風使舵。他聽說新任縣長要整頓兵役,就急忙向縣裏告密,把土豪邢麼吵吵已經緩役四次的第二個兒子抓了壯丁。這使得方邢二人之間的矛盾公開化了。他們在一個茶館廝打了起來。但是,正當兩人打得鼻青臉腫時,有人從縣城回來說,邢的大哥宴請了新任縣長,邢的兒子已經被“開革”出來了。

作品尖銳地揭示了國民黨官僚營私舞弊,地痞惡棍橫行霸道的種種罪惡,揭示了國統區兵役製的欺騙性。

作品在人物性格的刻畫、故事情節的安排方麵都獨具匠心。在矛盾激化到高潮時,突然一轉筆,是一個令人驚愕及目瞪口呆的結局。諷刺意味和喜劇氣氛隻是表麵的,主題是深刻的,嚴肅的。

小二黑結婚

趙樹理(1906~1970),山西沁水人,主要作品有小說《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李家莊的變遷》、《三裏灣》等。現代短篇小說《小二黑結婚》是他的代表作品,完成於1943年5月。

小說通過革命根據地一對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為衝破封建傳統、爭取婚姻自主而進行鬥爭的故事,熱情歌頌了農村中新事物和新一代農民的成長,揭示了曆史發展、進步的必然趨勢。作品在歌頌新生的人民政權和農民們所取得的勝利的同時,揭露並批判了在根據地還殘存著的惡霸勢力和根深蒂固的封建舊意識,特別是生動地暴露出農村小生產者精神上的落後性,嘲笑諷刺了封建迷信和包辦婚姻的愚昧可笑。作品有力地表明,隻有在共產黨領導下,隻有在抗日民主根據地,隻有通過人民當家的民主政權,農民的鬥爭才能獲得真正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