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儒,生於1914年,河北省清苑人。1937年高中畢業後投身抗戰,當過記者、編輯。1940年開始發表詩歌和短篇小說。1942年“五大掃蕩”後,曾被派到敵占區保定市從事地下工作,為他後來從事小說創作積累了久用不衰的素材,他於1958年發表的長篇小說《野火春風鬥古城》就是在此鬥爭生活基礎上的一次成功的藝術創造。
當代優秀長篇小說《野火春風鬥古城》,是李英儒的代表作。它描寫地下工作者在1942年~1943年初抗戰艱苦的年代,以高度的革命責任感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打入敵占區古城保定同敵偽展開艱苦複雜的地下鬥爭的故事。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塑造了忠心耿耿的富於獻身精神的地下工作者形象。
其中主人公楊曉冬的形象最為突出。他出身於貧苦的漁民家庭,父親被地主害死,這是他性格的基礎。他風度從容,機敏沉著,善於應變,這是他能夠不斷對付複雜局勢的個性條件。他被捕後置生死於度外,在各種場合同敵特展開麵對麵的較量,越獄後他的鬥爭鋒芒更為銳利,不但化裝路劫囚車、解救獄中同誌,而且果敢地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敵人,終於取得了使敵偽團長關敬陶率部起義的勝利。此外,對金環和銀環兩姊妹的刻畫也較突出,她們對革命同誌和革命工作都同樣滿腔熱忱,但金環倔強潑辣,銀環卻文靜溫柔,在個性上形成鮮明對比,令人難忘。
在藝術形式上,它的突出特點是故事情節曲折,波瀾起伏,環環相扣,帶有傳奇色彩,富於魅力。
紅旗譜
梁斌,生於1914年,河北蠡縣人,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紅旗譜》等。長篇小說《紅旗譜》是梁斌的代表作品,1957年出版。
小說以冀北平原的一個小村莊為中心,展開朱嚴兩家三代農民和地主馮老蘭父子兩代的矛盾鬥爭。
清末,朱老鞏為維護48村農民的共同財產,保護古鍾,與馮老蘭進行抗爭,結果失敗,朱老鞏被氣得吐血身亡。他15歲的兒子朱老忠也被迫逃走。25年後,朱老忠攜家眷重返故鄉,決心複仇,並一心要把嚴運濤和朱大貴培養成“一文一武”,從而實現複仇的目的。但是,紅脯鳥事件,大貴被抓丁,打破了朱老忠的幻想,開始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教育和領導。經過反割頭稅鬥爭,保定二師學潮,朱、嚴兩家三代農民都走上了新的鬥爭道路。
小說展示了中國農民由自發反抗到有組織鬥爭的曆史轉折,從而深刻概括了中國農民的鬥爭道路和曆史命運。
小說一方麵繼承了古典小說注重通過人物對話、動作刻畫性格的傳統表現手法,一方麵又吸收了外國小說注重心理描寫的長處,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被公認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文學創作的一個重要收獲。曾改編為同名電影。
三家巷
歐陽山,生於1908年,湖北荊州人,主要作品有小說《青年男女》、《高乾大》、《一代風流》、《英雄三生》、《三家巷》等。
長篇小說是《三家巷》是歐陽山的代表作,1959年9月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是5卷本長篇係列《一代風流》第一卷。
作品描寫中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策源地廣州一條小胡同中3個家庭錯綜複雜的關係和種種糾葛。買辦資產階級陳家、官僚地主何家、手工業工人周家既是近鄰又是世親,3家的青年男女有友誼、有愛情、有過共同向往和追求。
小說表現了革命風暴帶來的巨大社會動蕩,在微妙複雜的矛盾衝突中,塑造了周炳、陳文婷、陳文雄等一係列藝術形象,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特征和發展趨勢,展示了一幅廣闊而豐富的生活畫卷。作品對省港罷工沙基慘案和廣州起義等重大事件的描寫,填補了當代小說創作題材的一個空白。
作品在藝術上借鑒中國古典小說技巧,故事性強,少烘托,多白描,注意當地群眾口語的恰當使用,通過日常生活的精細描畫,摹寫了曆史風雲的變幻,帶有濃鬱的南國風味,構成鮮明的民族風格。
青春之歌
楊沫,原名楊成業,祖籍湖南湘陰縣,1914年出生於北平一個大地主家庭。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青春之歌》、《東方欲曉》、中篇小說《葦塘紀事》等。
《青春之歌》是楊沫於1959年創作完成的一部優秀長篇小說,是當代文學中較早出現的描寫知識分子投身於革命鬥爭的文學作品。
1929年,西方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擺脫經濟危機,對整個中國大地頓時加緊了侵華戰爭的準備。1931年9月18日,駐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炸毀南滿鐵路,以中國軍隊破壞鐵路為借口,向東北軍駐地北大營開炮轟擊,此後,很快占領了沈陽。曆史上稱此事件為“九·一八”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