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技術與民主(節選)(2 / 2)

隻有政治覺悟能夠指出怎樣控製科學和技術,或質言之,能夠控製科學技術的人應該是有覺悟的政治家。技術不是自治,它取決於整個社會,應該以價值的眼光審驗它和改正它。當想到社會利益時,最高的價值便是正義。這並不是說,專家和行政管理人員為下定有效的決心而盜用獲取和分析必要的技術情報的能力,而是人民同樣有權參與這種知識,介入對所提出的解決辦法的討論和進行統治。

在教育和災難之間,誰將取得成功?讓我們進行教育吧,如果我們不能喚起人類的緊迫的願望以克服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悲慘的貧困,那麼我們就永遠別想獲得新社會。這不是一項短期任務。這項教育計劃應該有耐心地去完成,一天一天地,把最基本的概念慢慢地滲透到人們的腦子裏去。因為當我們讀到大眾文化時,並不是指那種學究式的或自吹自擂者的假文化,這些人囤積了玄虛奧秘的知識,而是指關於人在宇宙中所處的地位、關於人的義務和權利這些清楚明白的思想整體。人,在某種程序上,要對他的命運負責。他的行動受到異於他意誌的多種因素的製約,但盡管這樣,人是曆史的原動力。

世間弊病的很大一部分來自非理性。那些最富理性的人將把我們救出泥淖。隻是既不該認為專家治國論者是最聰明的人,也不該寄信任於他們一旦掌握權力,就會關心公平正義。我們並不反對少數科學家、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專家、計劃製訂者和官僚。但是,對了,對他們,咱們得提防著點。

說話、歡笑、做夢、哭泣、歌唱、相愛,這樣,人創造了技術,是的,但同樣創造了詩歌、形而上學、藝術、科學、哲學。

赫·喬·威爾斯認為對人民進行教育使知識分子中的精華有一天可能成為統治者。盡管他有科學的教育方法,威爾斯還是懂得人有喜怒哀樂生存的權利。在他的小說《星際戰爭》(1897)裏,火星人入侵我們地球,他們是一群沉著冷靜又富有邏輯思維的超級技術專家。怎麼辦?給他們以熱烈歡迎?嗬,決不可能!因為不幸的是這些超人們需要以人的鮮血為食物。或者他們,或者我們,你死我活。在火星吸血鬼們的腦袋和可憐的地球人的良心之間,威爾斯這位以頭腦冷靜著稱的作家,終於選擇了良心,並以有利於我們的世界的方式解決了“星際戰爭”。

結論是:我們不允許人類中技術的一半吮吸另一半的血。

作者簡介

安德森·因貝爾特(1910—),阿根廷小說家、文學評論家。他的作品主要是短篇小說和文學評論。1934年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夜班》,此後有《星星的謊言》、《混亂的證據》、《西瓜》等短篇小說集陸續出版。此外還著有《西班牙美洲文學史》、《當代文學批評》等。他的作品短小精悍,取材廣泛,富於幽默感,並用荒唐的故事諷刺現實。在文藝評論方麵,他主張對作品的題材、形式和風格三方麵重點加以分析,認為這是揭示一部作品的藝術價值的重要方法。

心香一瓣

技術的發展,擴大了人們參與政治的機會,但民主的進步,並不能靠技術的進步而得到必然的保障。

科學技術需要民主政治為其發展指引方向、創造環境,提供理性與智慧、良心與道德的支撐,民主政治也需要依賴科學技術的進步為其提供便利完善的管理係統。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應該是我們對待二者的正確態度。

人類文明的發展,是技術與民主攜手推動的結果。偏廢其中任何一方的發展,都會造成社會的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