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導論(2)(1 / 3)

但是除去各種分歧,大多數人類學家都承認文化人類學所討論的文化,是一個含義非常廣泛的名詞,它包括了人類通過後天的學習掌握的各種思想和技巧,以及用這種思想和技巧創造出來的物質文明。這其中既有屬於經濟基礎的部分,也有由此決定的上層建築的部分;既包括了精神產品,也包括了物質產品,可以說這是一種最廣泛的文化觀。

因此,文化人類學,就是從物質生產、社會結構、人群組織、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各個方麵,研究整個人類文化的起源、成長、變遷和進化的過程,並且比較各民族、各族群、各國家、各地區、各社團的文化的相同之點和相異之點,借以發現文化的普遍性以及個別的文化模式,從而總結出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的一門科學。

文化人類學這一名稱創始於1901年,[2]主要為美國學術界使用。美國的文化人類學,大體相當於歐洲大陸的民族學和民族誌。

歐陸傳統的民族學,隻是研究居住在邊遠地區的資本主義以前的各民族,如原始社會、奴隸社會、農奴社會諸民族的情況。現在這些民族絕大部分都處於急驟的變化之中,所以現代民族學家已經將注意力轉向資本主義社會的城市和農村,有的民族學家還直接參與社會發展計劃,以政府顧問的身份出謀劃策。民族學的研究同樣要進行長期的田野考察,並在此基礎上撰寫翔實的民族誌;其最終任務是發現各民族社會模式的異同,各民族社會變遷的過程以及決定這一變遷的內部規律。

在英國,常見使用社會人類學一詞。法國人類學家列維-斯特勞斯曾經指出:“文化人類學和社會人類學所包括的範圍確實是相同的。隻是前者從技術和事物的研究出發,然後及於決定社會生活方式的超技術方麵的意識和政治活動;而後者卻是從社會生活的研究出發,然後及於表現意識和政治活動的技術事物。好比是同樣的兩本書,內容分章也相同,但安排的順序及頁次卻各不相同。”

文化人類學、社會人類學與民族學三者的關係是大致平行的。由於不同的學術傳統影響,三者在具體研究上的側重有所偏差。其中,又以文化人類學與民族學之間的關係最為緊密,國際上視為“姊妹學科”。隨著時代的發展,三者漸為一致的趨勢會更加明顯。

(3)考古學

考古學是利用實物資料來研究人類文化的一門科學。根據出土文物的類型和種類,考古學家得以複原人類文化的進化史,並且觀察到世界各地文化的異同。

考古學所研究的實物資料,包括了人類所創造的一切,也包括了人類活動留下的遺跡或廢物,如石器、房屋、墓葬、用火的遺跡、經過食用留下的獸骨、魚骨等等。此外,考古學還要研究有關的各種自然遺物——花粉、土壤、岩石等,以確定當時的氣候、動植物資源、水源分布等因素。考古學的最終任務,還在於探討人類曆史發展的原因,衡量各種內因和外因在塑造人類自身及社會組織過程中的作用。

(4)語言學

語言學是研究人類語言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它產生於17世紀的地理大發現時代,到19世紀時已初具規模。進入20世紀,隨著世界各地語言學資料的不斷積累,以及方法的不斷更新,語言學已成為當代行為科學中一支具有領先地位的學科。

語言是使文化得以世代相傳的最基本的工具,人類文化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語言。早期人類學以研究異文化開始,人類學家離不開語言學的幫助,因此,語言學與人類學一開始就在田野中結下不解之緣。現在語言學盡管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而得到了全麵的發展,但它同時也是文化人類學的一個分支。這種從人類學的角度研究語言的科學,亦稱語言人類學,它主要是研究口語(古代的和現代的),並且從社會的角度研究語言的用途。

根據其研究重點的不同,語言人類學又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描述語言學,其目的是係統研究語言的結構和用途,以及語言和思維的複雜關係。第二部分是社會語言學,其目的在於探討語言和社會之間的關係。第三部分稱為曆史語言學,它主要是研究語言的產生及其進化的曆史。借助於當代語言的對比,語言學家甚至可以成功地複原已消失的古代語言。

2.人類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人類學與其他學科有廣泛的聯係,其中最重要的是與哲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