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比較研究
人類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文化比較研究和跨文化比較研究,它是人類學方法論的重心。人類學家有必要對他者文化或自身文化內部的非主流文化和反文化加以比較,以得出更為客觀的結論。
自19世紀始,由於達爾文人類進化思想的影響,早期進化論的學者們率先提倡與當時進化論研究方法之間存在著牢固聯係的比較方法,試圖建立人類社會由野蠻走向文明的通則。如摩爾根1871年出版的《人類家庭的血親和姻親製度》是第一部用比較方法研究親屬製度的專著。
20世紀四五十年代,美國的人類學家將比較研究的方法發展為跨文化比較研究。這種方法強調用比較研究法去探索人類群體的麵貌,它注重的不是一個孤單的社會或一種社會習俗方麵,而是從更廣闊的視野去關照人類,即對不同時空的群體之間、傳統之間進行比較研究,以識別文化的異同。
比較研究和跨文化比較研究的方法可以使我們在研究中經常注意和校正兩種偏差:一是來自作為比較研究對象的諸社會之間固有的差別;二是來自從事比較研究的人類學家自己的思想,因為他本身就是本國文化的產物。
3.“主位”與“客位”
人類學家考察人們的行為和思想可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去進行,即“主位方法”的角度和“客位方法”的角度。所謂的主位方法,是指用本地人的觀點來努力理解文化。在采用主位研究法時,人類學家要努力去習得被調查者所具有的地方性知識和世界觀,以便能夠用像當地人一樣的思維方式去考慮問題。檢驗主位研究法的記敘和分析是否合格,要看那些記敘和分析是否符合當地人的世界觀,是否被他們認可是正確的、恰當的。所謂客位研究法是指從人類學家所利用的觀點出發去研究文化,在對一個異文化(民族)社會做調查時常用。這時人類學家所使用的觀念並不是以當地人(被調查者)的觀點看來是恰當的那種觀念,而是使用從科學的數據和語言中得來的模式。此時,調查者所做的、所描述的與被調查者所意識到的、所理解的很可能大相徑庭。
4.類型學
類型學是人類學研究中突出的方法之一。它以研究者選定的某一準則對研究對象進行歸類,區分出一些類型,用以說明研究對象內部的差異,是一種有效的由局部人手以求了解整體的操作手段。如把“人”以不同的分類準則區分為男人/女人、黑人/白人、成年人/兒童、健全人/殘疾人來進行研究,等等。
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方法論是受學科研究對象影響的,在人類學這門對象寬泛的學科中,某些分支適用的方法並不適用於其他分支。比如問卷法可以使用於民族學的實地調查中,卻無法在考古學田野發掘時使用。此外,學科的研究方法是開放式的、發展的,完全可以相互借用。所以,人類學亦可以因具體對象的不同和研究的需要,借用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
名詞解釋:
人類學文化人類學文化相對論田野考察主位客位類型學
思考題:
1.簡述人類學的特征。
2.簡述人類學發展曆史。
3.人類學的分支學科有哪些?
4.人類學與哲學的關係如何?
5.人類學與社會學的關係如何?
6.人類學與心理學的關係如何?
7.人類學主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注釋:
[1]王銘銘:《想象的異邦——社會與文化人類學散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8-19頁。
[2]Holmes,W.H.1901:ReportoftheUnitedStatesofNationalMuseum,Washington.D.C.
[3]Levi-Strauss,1954:“ThePlaceofAnthropologyintheSocialScienceandProblemsRaisedinTeachingit,”UNESCO,TheUniversityTeachingofSocialSoiences,Paris,P.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