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語言與交流(1)(2 / 3)

3.語言的結構

人類的語言包括兩個主要的結構層次:語音和語法。對於語音的研究稱為“音韻學”(phonology),對語法進行研究的有“形態學”(Morphology)和“句法”(syntax)。語言的形態學研究可以確定簡單的語音是如何組合成為具有定義單位的形式,句法研究單詞是如何綴合在一起表達定義的。

音韻學所研究的是語音的模式和模式變化的規律,找出將語音結合成有音義的語詞的一般規則。語音的最小單位是音節,而音節中的最小單位是音素。具有辨義作用的一個個音素叫音位。一個民族語言中經過整理的音位的總和,構成這個民族語言的音位體係。同時,假如在實際談話中,同一個語言中出現兩種不同的發音,而這兩個音素對講這種語言的人來說並無意義上的差別,那麼,這些不起辨義作用的幾個音素就代表著同一音位的音位變體。美國人類學家薩丕爾曾創製了記錄音位和音位變體的一係列標音符號,這些符號曾為語言人類學家廣泛使用,大大方便了學者之間的相互溝通。

語言的形態學研究集中在對語音多種組合及具有意義的語音的結合上。這裏“詞素”(morphemes)的區分很有意義。詞素是語言中具有意義的最小單位,它們是由詞和詞組構成的。像英語中的leg、store、book等可以獨立具有意義的詞素稱為“自由語素”,而像ly、th、s等後綴隻有和其他詞素結合在一起時才具有意義,這類詞素稱為“粘著語素”。同樣,在形態學的水平上,相同意義上的變化也被視為單一語素的“語素變體”。如英語的un一、non一,都表示對後麵詞素意義的否定,因而他們的綴入都意味著語素的變體。

所有的語言都有將詞彙結合在一起表達一定意義的標準慣例。這些慣例叫做“句法規則”。在許多情況下個人對句法規則的學習是一個不經意的自然掌握的過程。

4.語言的功能

語言的功能是多樣的,歸納起來主要有兩個方麵:一是社會功能。人與人的交際主要靠語言來維持。有了語言,生活在社會中的人才能相互溝通,沒有語言,人與人之間的聯係就會感到困難。語言是組成社會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說語言的第一功能是充當社會的交際工具,它的其他社會功能是從交際功能中衍生出來的。二是思維功能。思維統指大腦的意識活動,它和語言是兩種獨立的現象,但有密切的相互聯係。無論是形象思維還是抽象思維,基本上都要依靠語言來進行。語言雖不是思維的惟一工具,但是重要工具;伴隨說話的思維都要有語言參與。

二、語言與人類的交流

1.人類學視野中的非語言交流手段

人是社會的動物,既然身處社會之中,就必須與其他社會成員交流。從原始人最初最簡單的聲音、手勢到逐漸形成的語言,人類在不停地發展自己的交流手段。

手勢語是人類學家研究的人類交流手段之一。手勢語是通過身體動作進行交流的係統,亦可稱為“身體語言”。它是靠麵部表情、身體動作等來傳遞信息,實現直接交流的。人類有著許多意義大致相同的身體語言,如微笑在世界各地都是友善的表示。同時,我們還應注意到用手勢語的交流深受文化的影響,因而同樣一種姿勢在一種文化中具有的意義也許和其他文化的大不相同。在美國用左手或右手給人糖果在意義上沒有很大差別,但在爪哇如果你用左手做同樣的事,則被認為是失禮的。身體語言有時還能表示出性別、階級、地位的種種差別。例如在美國,婦女的坐姿通常是雙腿並攏,有時雙腿交叉相疊時,雙腳也是並攏的。而男子則常是雙腿叉開的坐態,盡管這些不同性別的身體語言並不完全和性別角色相關聯,但在客觀上都有強化性別角色的功能。如美國的男性多不喜歡那些行男性坐態的婦女。在許多社會人群中。試圖改變代表性別角色姿態的行為往往會受到大眾的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