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語言與交流(3)(2 / 3)

這是流行語言形式對文化的衝擊和改造,那麼傳統語言形式又會怎麼樣呢?最近有學者對普通話的推廣和繁體字的廢用質疑,這是十分值得重視的一種聲音。

眾所周知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漢族文化之所以千姿百態,豐富多彩,其一種表達就是方言繁雜。可以說幾乎每一種漢族方言都是承載著漢族文化多樣性的一個部分,因此,漢族方言本身就是漢族文化多樣性的一個符號表達。誰都知道北京話承載了中國北方文化的一部分精華,上海話承載了中國東方文化的一部分精華,陝西話承載了中國西方文化的一部分精華,粵語承載了中國南方文化的一部分精華。當然東北話、天津話、山東話、南京話、寧波話、溫州話、杭州話、閩南話、客家話、西南官話、平話等都承載了中國文化的一部分精華。因此,我們對漢語方言的政策是不是和對少數民族民族語言政策一樣可以尊重和保護呢?實際上,尊重和保護漢語方言就是尊重和保護漢族文化的多樣性。

再說繁體字和簡體字。實際上簡化漢字的作用是偉大的,其對於人們識字、書寫、進行文化交流功不可沒。但是繁體字本身也承載和傳承中國文化的重要信息,更何況今天台灣、香港、澳門這些中國不可分割的血肉部分還在使用繁體字,海外幾千萬華人華僑還在使用繁體字。因此,繁體字對於凝聚中華民族有著不可代替的橋梁作用。由此可見,語言對傳統文化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綜上所述,在語言與文化的互動關係中,語言的本質,絕對不僅僅是一種交流的工具,而是一種文化的表達,是人類文化延續的重要載體。在人類學的視野中,文化有了變化,才會引起語言的變化,反過來,語言的發展又會影響文化的變遷。

五、人類學研究中的語言學方法

研究方法對每門現代科學的理論和實踐都有重大意義。係統的研究方法是學科成熟的標誌之一。在人類學研究中運用語言學材料和方法,包括兩方麵的內容:一是密切關注有關的語言學材料、社會製度、親屬稱謂等方麵的名詞術語,並且充分地加以利用;二是自己親自動手,直接搜集為人類學研究服務的第一手語言學材料。為此,掌握語言學的方法,特別是通過語言學材料研究人類學,是很重要的。經常使用的語言學方法有以下幾種:

1.音位記音法

這是語言學的基本功,也應該成為人類學研究的一項重要方法。當然兩者是有區別的,從人類學方麵看,並不要求全麵地歸納和描寫一種語言的音位係統,或者探討語音的發展規律,而隻要求對所描寫或論述的事物——語詞或長篇材料作準確的語音記錄。如果不掌握這種方法,在人類學調查中就隻能以漢字來記錄民族語詞,或者僅靠口譯來記錄長篇材料,這樣記錄得來的材料是極不準確、極不科學的。要掌握這一重要方法,我們就要學會國際音標,以及用國際音標進行音位記音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2.語義辨析法

這是語言學中語義學和詞典學經常使用的方法。運用到人類學上,尤其是在那些有助於說明人類學問題的關鍵語詞上進行語義的辨析,往往能起到直接證明事物屬性的作用。恩格斯在分析母權製崩潰以後所建立起的父權家長製家庭的特征時,就使用了這種方法。隻要注意運用語義辨析的方法,我們就可以通過語言這一物質外殼,來分析研究其內容——一個民族的社會曆史的各方麵的現象。在進行語義辨析時,最重要的是分析本義,其次是分析各義項之間的關係,與人類學結合起來看,這種從本義到其他義項的發展變化,正是社會發展和人們認識活動發展的結果和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