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休閑是現代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類進化的曆史表明,休閑與社會的進步、人類生命的質量、生活質量緊密相連,社會發展的一條最樸素的道理是:人在安居樂業、豐衣足食後,更多的追求便是向往富有意義的精神生活,每個人都想在充分的閑暇時間中享受文化、科學、藝術、社交等一切有價值的東西,並在休閑中享受自由和創造的快樂。所以,休閑以充足的消費時間為前提,以較高的收入水平為基礎,以滿足享受和發展需要為主要內容,以體現人類不同個人的個性和風格為主要特征,[4]從而成為人類現代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1999年第12期美國《時代》雜誌就宣稱:2015年前後,發達國家將進入休閑時代,休閑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將占有一半的份額,可以讓人把生命中50%的時間用於休閑。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當人的低級需要(本能、安全)得到滿足後,人們會向高級的需求向往,諸如,歸屬、情感、尊嚴、尊敬、賞識、榮譽等。現在,休閑的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這是因為我們已有1/3的時間在休閑中度過,而且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將來人的休閑時間會越來越多。如何健康、科學、合理的休閑度假,是現代生活的一門學問。
(1)休閑的特點
休閑的最大特點,是它的人文性、文化性、社會性、創造性,它對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對人的全麵發展有其十分重要的意義。從文化角度看待休閑,是指人在完成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後,為不斷滿足人的多方麵需要而處於的一種文化創造、文化欣賞、文化建構的生命狀態和行為方式。休閑的價值不在於實用,而在於文化。它使人們在精神的自由中曆經審美的、道德的、創造的、超越的生活方式。它是有意義的、非功利性的,它給人們一種文化的底蘊,支撐人們的精神。因而,它被譽為是“一種文化基礎”、“一種精神狀態”,是靈魂存在的條件。馬惠娣說,休閑是“一種對社會發展的進程具有校正、平衡、彌補功能的文化精神力量,它包括情感、理智、意誌、生理、價值、文化及所有組成行動感知領域的一切,也包括價值觀、語言、思維方式、角色定位、世界觀、藝術、組織等等。休閑取決於每個個體的經濟條件、社會角色、宗教取向、文化知識背景及類似的因素”[5]。
休閑的另一個最大特點是層次性。納什(Nash)從自我建設或者說是道德建設的角度,提供了一個休閑等級模式圖(見圖12)。在納什看來,休閑的最高層次是創造性的活動;而犯罪活動則是最低的層次。可以這麼說,這一休閑等級模式圖給出了創造休閑文化應當努力的方向,即休閑的過程就是不斷提升其層次。
(2)休閑文化
休閑文化不是今天才被人們所認識的。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創造了豐富多彩的休閑文化,如棋藝、書法、繪畫、園藝、花鳥、氣功武術、釣魚、猜謎等等,如數家珍,內容是那麼豐富,門類是那麼龐雜,風格又是那麼自成體係,這無疑是中華民族最基本最普遍的休閑文化。它雖然也是以娛樂、消遣為目的,但因其在發展過程中與工藝製作、體育等同源異流,互相轉化,緊密結合,竟力鬥智,所以又通稱為“遊藝”。這些遊藝不光帶給人們歡樂,同時也有益智健身的目的,並從中培養起民族最素樸的美感和親和力。即便是在今天,它們仍然還有強大的生命力,是休閑娛樂、節日喜慶的常項。其中有的還衍變為大型文化產業,給現代人帶來巨大經濟收益。
在我國,休閑的條件正在逐步成熟,這樣的條件主要有三個方麵:一是隨著生產力和勞動效率的提高,整個社會和廣大群眾勞動時間縮短,目前中國已實行了每周五天工作製,1999年又開始實行三個“長假日”,人們閑暇的時間增加了;二是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三是人口老齡化日趨明顯。這幾方麵的因素使中國開始逐步進入休閑社會。
六、網絡與視覺
1.網絡對人類現代生活的影響
1969年,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管理局(ARPA——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開始建立一個命名為ARPANET的網絡,當時建立這個網絡的目的隻是為了將美國的幾個軍事及研究機構用的電腦主機連接起來,很少人能夠想得到它今天遍及世界的各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