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海明威,這頭老獅子(1)(2 / 3)

這種古怪的處理辦法,象海明威當時解釋的,與所得稅有些關係。不過也許他自己已經感到對這些書沒有把握,隻是沒有明說出來罷了。至於那些故事,分開來看,還過得去。如果作為同一部小說的幾個部分問世,那就必須作一番整理。海明威後來再也沒有加過工。他的夫人瑪麗和出版者查爾斯·斯克裏布納公司令人遺憾地拖延許久之後,終於把書準備好,拿出來付印了。我讀了原稿的絕大部分,我敢說,他們後來作出的決定是對的。首先,他們沒把幾個故事拆散。其次,抽掉了某些章節(最長的一章是個佛羅裏達插曲,本身很好,但放進去,那本書就會顯得枝蔓)。最後,除了作者的拚寫和標點錯誤以外,不作其他改正。這本書得以有目前這副樣子,總算是可喜的。

《海流中的島嶼》包括托馬斯·赫德森一生中的三部曲。

赫德森看來是個有名的畫家。他結過兩次婚,都離了婚,一共生了三個孩子。在最長的第一部裏,赫德森孤零零地住在比米尼島上,等待孩子們來看他。孩子們就是他跟生活最密切的聯係。這一次探親是牧歌式的,寫得很美,但探親一結束,赫德森就收到無線電報,他的兩個小兒子和他們的母親,在一場車禍中撞死了。第二部的事情發生在哈瓦那,時間是在珍珠港事變一年多之後。赫德森把他的漁艇武裝起來,改成為一艘引誘德國潛艇的偽裝船。但是強勁的東北風迫使他在岸上逗留了一周。這時,他又得到消息,在英國駕駛噴火式戰鬥機的大兒子也陣亡了。他跟他的第一個妻子和好了一陣子,他仍然愛這個女人,可是他們又一次鬧翻了。隨後赫德森接到下海的命令。

“你得明白,”他用海明威式的語言對他自己說,“兒子你丟掉了。愛情你丟掉了。榮譽也早就完了。你就盡義務吧。”

最後一部的事情發生在第二個夏天。一艘德國潛艇被炸沉。艇上一部分人員還活著,武裝齊全。赫德森率領一幫奇形怪狀的水手跟蹤追擊。德國人登上了一個孤立無援的漁村,殺死了居民,隨後乘坐兩條普通捕龜船,沿著海岸向西航行。赫德森帶著海明威的英雄們所常有的預感,相信他和他的水手們一旦趕上了德國人,他首先就會被打死,但是他仍然站在船橋上,當一個好的靶子,執行他的任務,堅持到底。

可以預料,《海流中的島嶼》這部書使得晦明威更難於進行他早就計劃要寫的另外兩部戰爭小說了。《海流中的島嶼》大概比他原來打算寫的要長一些,費的時間更多一些。結尾處主角的死亡,使他必須另外創造一個主角,才能把故事寫下去。這本書,就其本身來說,除了較長以外,算不上他的重要作品。但是對話生動,景物描寫象他早期作品一樣,精煉而有實感,而且有一些令人讚歎的場麵。例如,在比米尼島上的酒店裏,店夥博比先生告訴赫德森怎樣畫《最後的審判》那幅巨畫的一場談話。小戴維·赫德森跟一條大扁嘴魚大戰一整天,簡直就是傳授捕魚秘訣的一幕儀式(赫德森和三個孩子打交道的所有場麵,都是用一種嶄新的海明威手法,一種親切動人的方式處理的)。還有赫德森的那隻貓博伊斯,它在哈瓦那附近那所風涼的大宅子裏稱王稱霸的情形。後來還有赫德森跟哈瓦那鴇母“正直的莉兒”在佛羅裏達酒館裏喝酒的場麵。最後一部中的海上追擊戰,應該說是極好的收場。實際上,它使人想起《戰地鍾聲》中炸橋的場麵,但兩兩相較之下,它有遜色的地方,赫德森的陰沉的責任感跟羅伯特·喬登的一團火熱的感情對比起來,就顯得蒼白無力了。《戰地鍾聲》裏的英雄活得熱烈,愛得歡樂,他為人類未來的理想而死。“如果我們在這裏得到勝利,我們就會在一切地方得到勝利。”喬登在他臨終時對自己說。赫德森卻沒有那種理想,讀者感覺到,他之所以要死,主要是因為他喪失了活下去的願望。

作者本人早就喪失了在西班牙內戰期間支持著他的那種責任感。有一次,他把那種責任感比作“拜領第一次聖餐時,你期望具備但並沒有具備的那種感情”。這是一種缺陷,這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深深卷入了改治鬥爭的作家們以及另外一些作家(這墮隻舉多斯·帕索斯、厄斯金·考德威爾、斯坦貝克三人)所共有的一種缺陷。在他們的作品中,正如在海明域作品中一樣,同樣缺乏那種感情。這種缺陷也許有助於解釋小說中的弱點。雖然更好的解釋是向來支持他寫作的下意識,未能及時出來支持他。

在他早年,他的下意識很少拆他的台。他把那種天賦才能叫做他的“運道”。“運道”常常使他寫出表麵顯得簡單卻具有驚人的感染力,能打動別人潛在感情、引起共鳴的作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