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人生的信念(1 / 1)

◎李雪峰

在英國倫敦,有個年輕人名叫斯爾曼,他是一對著名登山家夫婦的兒子。在斯爾曼11歲時,他的父母在乞力馬紮羅山上遭遇雪崩不幸雙雙遇難。父母臨行前,留給了年幼的斯爾曼一份遺囑,希望他們的兒子斯爾曼能接著像他們一樣,一座接一座攀登上世界著名的高山。在遺囑中,他們赫然羅列了一些高山的名字:乞力馬紮羅山、阿爾卑斯山、喜馬拉雅山……

這樣的遺囑,對於斯爾曼來說,簡直就是一場靈魂的地震,因為從年幼的時候,他就是一個殘疾的孩子。他的一條腿患上了慢性肌肉萎縮症,走起路來都有些跛,甚至有資深醫生預測說:“用不了多少年,斯爾曼必須鋸掉他的那條殘腿!”但捧著父母遺囑的那一刻,殘疾的斯爾曼並沒有害怕和退縮,他的眼睛裏流露著一縷火焰般的堅毅:“爸爸、媽媽,請你們在那幾座高山之巔等待著我,我一定會征服那一座座高山,並在世界之巔和你們的靈魂相會!”

以後的六七年裏,斯爾曼抱著征服世界巔峰的堅定信念,馬不停蹄、堅持不懈地鍛煉著自己年輕卻又殘疾的軀體:他跛著腿參加越野長跑,跟隨南極科考隊在白雪皚皚的南極適應冰天雪地的艱苦生活,甚至遠行非洲,到一望無際的撒哈拉大沙漠上考驗自己在彈盡糧絕時的野外生存能力。

終於在19歲那年,憑著自己的堅強和年輕,斯爾曼不遠萬裏來到了尼泊爾,來到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腳下——他要首先登上這座世界最高的雪山,在珠峰之巔和他父母的靈魂相會。一個身有殘疾的人要征服珠穆朗瑪峰,斯爾曼的壯舉引起世界各國新聞媒體的矚目。經過半個多月艱苦卓絕的攀登,在暴風雪、雪崩、零下幾十度的嚴寒威脅等一次次死裏逃生後,斯爾曼以殘疾之軀終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站到了地球之巔。他的壯舉,贏得了舉世的崇敬。當眾多媒體在他載譽歸來爭搶著采訪他時,他隻說了一句話:“因為這是我父母遺囑中提到的一座山,還有阿爾卑斯、乞力馬紮羅……許多高山還在等著我呢!”

21歲時,斯爾曼登上了阿爾卑斯山。

22歲時,斯爾曼登上了乞力馬紮羅山……

28歲前,斯爾曼一座一座登上了父母遺囑中所開列給他的全部高山。

在登完最後一座高山後,為了表達人們對這位身殘誌堅的勇:二的崇敬與欽佩之意,歐洲多家慈善機構聯合捐助,請來世界上最優秀的外科醫生,為斯爾曼實施了截肢手術,給他裝上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脈感反應假肢。

假肢裝上並適應了一段時間後,他可以一口氣輕而易舉地爬上20層高的大樓,也可以動作自如地騎馬、遊泳、打高爾夫球,正常人可以做的事情斯爾曼都做到了。當人們為他祝福並滿懷期待地希望他能再創下其他什麼紀錄時,卻傳來令人驚駭不已的消息:歲那年的秋天,斯爾曼在他的寓所裏觸電自殺了!

在自殺現場,人們看到了斯爾曼留下的痛苦遺言。在遺言中,斯爾曼不無頹廢地寫道:“這些年來,作為一個殘疾人我創造了那麼多征服世界著名高山的壯舉,那都是父母的遺囑給了我生命的一種信念。如今,當我攀登完那些所有的高山之後,功成名就的我感覺無事可做了,我沒有了新的目標。我厭倦爬山、上樓甚至走路,對生活和生命有了一種乏味的感覺。假若再有幾座比珠穆朗瑪峰更高的山峰,或許我會攀登到50歲或60歲,可現在沒有。我感到了無奈和絕望……”

斯爾曼的觀點固然是極端的、片麵的。但或許真的如斯爾曼所言,不是過早地征服完乞力馬紮羅山、阿爾卑斯山、喜馬拉雅山,那麼他肯定還會頑強地生活著、不懈地努力著,因為他心中有目標,有信念。斯爾曼的悲劇在於他沒有及時為自己找到新的生活目標,沒有將已有的信念及時更新並貫穿始終。

人生就像一根蠟燭,能燃燒多久,並不取決於蠟的長短,而是取決於燭芯的長短。足夠長的燭芯,可以讓所有的蠟汁全都綻開成絢爛的火焰;而燭芯太短,當其燃燒到盡頭時,即使蠟汁尚餘,也會芯盡光竭的。

“作者簡介”

李雪峰,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母親的賀卡》、《心靈雞湯·成長花園》、《心靈雞湯·鑽石寶地》、《心靈茶坳等。

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