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說法讓我羨慕。每天都能存200元錢,或者存無異於這個的2000個字,都是那麼讓人踏實,我哪個都完不成。
我應該很不踏實!可我在分析我自己的一點點不踏實的感覺時,發現它居然是似是而非的。
我在慢慢依著我內心的模樣安心沒有很強目的的生活,包括每天的目的和每年的目的,又能怎樣呢。往前看十年,我發現我原先一直處於一種不安和擔憂的狀態,但是什麼令人擔憂的事情都不曾發生,我自己讓這個過程變得不充足,到處漏氣。我又發現自己是一個很鬆散的人,看見奮鬥和爭取諸如此類的字眼就渾身起雞皮疙瘩。以往認為這是錯誤的,當然應該奮鬥。現在所著年齡的增厚,真性卻浮了出來,而且不再被左右。不奮鬥又能怎樣呢。我夠吃夠喝,消費不大,每天無數心智生活,時間自由,去留隨意。隻有這樣,我才看見我和自己重合,腳步於是顯得安寧。世界上如此多的人,如此不一樣的生活,永遠有人生活的方式超出你的承受和想象,我隻是再平凡不過的一個人,沒有驚訝沒有突出。我就是決定要自己幸福,幸福的感覺林林總總,總有自己的那一個。
69
半個月沒有寫字,是因為身體的不適,讓我突然間對寫字產生了厭倦,所有可以表達的隻是在心裏過了影像,沒有興趣把它變成文字,而且,開始覺得不寫出來又怎樣呢,日子過去了,這是每個人唯一的意義。I
我們不能做的就是含情脈脈地專注地和日子一起肩並肩,看著它過去,世界上有這樣的一雙眼睛,也許在每個人的身後,我們一轉身,它就又在後麵了。所以我們隻能幹點什麼和日子一起過去,幹什麼,又有什麼區別呢,區別的隻是當時的心情。
我厭倦寫字,我就不寫了,我這樣過去半個月,覺得很好。我有滋有味的幹別的願意幹的事情,餓了吃困了睡,看簡單的電視,看了影碟按捺寫筆記的習慣,沒有覺得不安和不適。並且在某些瞬間看見一些類似力量的東西,趕緊攢起來,放在心裏。
隨便翻博爾赫斯的文章,有一段話像知音一樣跳了出來,讓我頓生擁抱的心,他說:“有時候,他的厭倦感像是一種幸福感;有時候,他的心理活動不比一條狗複雜多少。”
我再也不用在這裏絮絮叨叨地說什麼了。
70
久違了書桌
很久沒有坐著讀書了,不是窩在沙發上,就是窩在床上,東一下西一下的,很多書至多讀了一半就也被窩在了什麼角落。日子裏沒書不行,但似乎認真讀也不行,窩著和亂翻倒是一對合適的兄弟。書房被我最終弄成了儲藏室,一張書桌,鋪著我從一個縣城買來的紅色平布,上麵有我非常愛的牡丹和鳳凰,現在也是堆滿了書和本子,有用沒用的紙張,懶得整理的雜誌畫冊,吃了一半的零食等等,反正是沒有空間來擺一個坐著的人的胳膊肘,完全是一個放東西的平台。
昨天家政來收拾,說你這書房小東西怎麼越來越多。我也是正覺得難過,轉了一圈,下決心先把書桌解放出來,開始運一口氣察看桌上的物件,積累了很久的書本,原因已經遺忘了,但要扔還是留必須察看。最近,開始比原來更果斷地扔東西了,判斷一件東西確實我不再會用或一本書我永遠不會看,就扔或者送人。
其實,東西走出這間屋子之後,發現自己根本就不再想起。但是,它存在在這裏,就會幹擾自己的視線心情,和增添欲罷不能的難過,一種累贅繁瑣帶來的鬱悶。隨著年齡的飽滿,發現越來越喜歡簡單和品質,時間開始浮出快樂的波紋,雖然轉瞬即逝。
於是,果斷。半個小時後,書桌上的大部分東西被我歸置在扔掉的範圍,小部分東西分門別類回到原來的地方,剩下的就是書桌上要用的了,發現隻有一點點。一下子清爽了,心頭也一爽。紅色的漂亮的牡丹和鳳凰呈現出來,終於平反,是一
71
張桌子了!
台燈扭開,光暈的範圍一烘托,突然就想起了坐著看書的感覺,找來了也同樣是久違的鋼筆,吸上墨水。泡上綠茶,我的水杯上刻著龍。我攏著鳳,貼著龍,拿出正在看的書,自己先笑了。還挺有儀式感的嘛,不過我是喜歡有時候有點儀式感的,顯示重視和情調唄。
開始擇日,逐漸收拾其他空間,家裏的東西一件是一件,這很重要,似是而非的地位和功能是一種浪費和幹擾。簡單和舍棄,兩個名詞是很有分量的提醒,先讓物質來實踐,然後是方式,然後再看內容。人生是越活越窄的,尋找自己的窄門,並不容易。但從窄門中透出的光亮可是最有凝聚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