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遊臨潼(1)(2 / 3)

現在所謂華清池是個緊靠著驪山的花園布置。純粹中國式,有假山、回廊、花欄、荷池、小橋,亭館全用彩椽,當然,浴室也包括在裏頭。花欄裏菊花、西番蓮、美人蕉開得正有勁兒,還有些粉紅的大型月季——這時候還開月季,可見地氣之暖。荷池裏隻剩荷梗了,幾隻鴨悠然浮在池麵。這池水是從溫泉引過來的,因而想起“春江水暖鴨先知”的詩句。

我們不急於洗澡,先去爬山。目的在看西安事變那時候蔣介石躲藏的處所。從華清池右邊上山。土坡緩緩地屈曲地往上延伸。路不算窄,大概可以並行兩輛汽車,是新修的。路旁邊栽些槐樹。將近半山腰才是比較陡的石級,登完石級就到捉蔣亭。亭子後麵朝石壁。亭子裏正麵上方題一段文字,敘述西安事變前後經過的大略情形。兩三個老鄉為遊人指點蔣介石躲藏處,其說不一。一個說亭子後麵那石壁稍微凹進去像個洞子,那夜晚蔣就像耗子似地躲在裏頭。一個說他還想往上逃,不知是光腳底跑破了還是挫傷了腰,再也跑不動,隻好閃在右手邊那塊岩石的側邊。聽起來總不離這一帶石壁。為了掩飾蔣的醜,國民黨反動派就在這裏修個亭子,取名叫“正氣亭”。正氣,這是文天祥用來題他的詩歌的,反動派可竊取珍貴的珠花往癩子腦殼上插戴。單是這個冒用美名的罪名,他們就十惡不赦。不過反動派全慣於搞這一套,你看,帝國主義者不是總把他們那些個烏煙瘴氣的國度叫作“自由世界”嗎?解放以後,據實定名,亭子叫捉蔣亭,連同亭子裏的那段文字,可以讓遊人知道個真情實況。

坐在捉蔣亭的台階上休息。朝北望去,眼界寬闊極了。明藍的晴空無邊無際。渭河和它的支流界劃著遠處的平原,安安靜靜的。近處這裏那裏一叢叢的樹林。地裏差不多全種菜蔬,特別肥美,嫩綠濃綠都像起絨似的。通常說錦繡河山,這眼前的景物可真是一幅貨真價實的錦繡。

下山吃過飯,在華清池旁邊一家小茶館前喝茶。帆布躺榻,矮矮的桌子,有成都茶館的風味。茶館老板是個愛說話的人,偶然問他幾句,他就粘在那裏舍不得走開。他指著半山腰的捉蔣亭,說當年捉住了蔣介石送西安,就在茶館門前上的車——穿的單衫,一位弟兄好意,給他穿了件棉軍衣。他說:“蔣介石這副形容去西安,來的時候可神氣呢。一路上兩旁布崗位,比電線杆子密得多,上刺刀的槍橫在腰間,臉全朝外,他在汽車裏隻看他們的後腦勺。地裏做活的全都讓他給趕回去,不問你的活放得下手放不下手。不用說,我們這些小鋪子也非關門不可,你得做一天吃一天,那是你的事,他不管。”

摹仿了幾聲槍響之後,茶館老板接著說:“我想,他們準是開會談不攏,鬧翻了。虧得他們鬧翻,我這小鋪子才得就開門。要是他住在這裏過個冬,我怎辦?……後來他還來過一趟,照樣布崗位,照樣趕地裏做活的回去,叫鋪子關門。他穿一件長袍子,抬起尖下巴朝山上望了一會兒,不知道他想些什麼。不多久汽車就開走了……”

茶館附近有兩個水果攤子,帶賣菜蔬。曾聽說臨潼石榴有名,我們就買石榴。擺攤子問要酸的還是甜的。我們說當然要甜的。可是一問價錢,酸的貴一倍。什麼道理呢?茶館老板又有話說了。他說酸石榴什麼病都治,婦道人家尤其愛吃。大概病人胃口不好,什麼都沒味,吃些酸東西倒有爽利的感覺,那是真的。說什麼病都治,未免誇張過分了。至於多數婦女愛吃酸是實情,恐怕是生理的關係,不大清楚。我們反正不生病,還是買了甜的,確然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