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詩歌卷(10)(2 / 3)

(本詩原載於1916年11月30日《清華周刊》第89期。)

讀項羽本紀

垓下英雄仗劍泣,

淫淫淚濕烏江荻。

早知天壤有劉邦,

寧學吳中一人敵?

(本詩原載於1916年11月30日《清華周刊》第89期。)

春柳

垂柳出宮斜,

春來盡發花;

東風自相喜,

吹雪滿山家。

(本詩原載於1917年6月15日《辛酉鏡》,署名“聞多”。)

月夜遣興

二更漏盡山吐月,

一曲玉簫人倚樓。

為怕海棠偷睡去,

多心蟋蟀鳴不休。

(本詩原載於1917年6月15日《辛酉鏡》,署名“聞多”。)

七夕閨詞

卍字回文繡不成,

含愁淚滴杏腮盈;

停針歎道癡牛女,

修到神仙也有情。

(本詩原載於1917年6月15日《辛酉鏡》,署名“聞多”。)

昆山午發

半日疲車駕,風塵頓仆仆。

停午發昆山,登船如入屋。

孤帆抱山轉,一轉圖一幅。

萬樹擁古塔,紺彩挺眾綠。

出石生片雲,貼空漾文縠。

曲岸臥僵柳,礙楫數株禿。

當空跨危梁,舟穿巨虹腹。

捉鼻未成,浩歌駭幽鶩。

清颸蕩叢薄,鳴禽隔深木。

溪回值朝宗,飽帆風如鏃。

一葦寄彌漫,向若吾生蹙。

(本詩原載於1919年11月《清華學報》第5卷第1期。)

維摩寺

維摩古寺天下名,金粟堂前午蔭清,

山禽楚雀皆梵響,金灶石壇非世情。

說法天仙思縹緲,隨緣萬鬼憶猙獰,

遊人不識廣長舌,小立清溪聽讚聲。

(本詩原載於1919年11月《清華學報》第5卷第1期。)

自言子文學書院

射圃謁言子墓

北山夫子尚遺阡,南國文章歎倒瀾,

棲鵠麗龜留射圃,眠龍變石護桐棺。

千秋風氣開吳會,六藝淵源祖杏壇,

一瓣心香賒禮謁,瑤墀獨立久盤桓。

(本詩原載於1919年11月《清華學報》第5卷第1期。)

辛峰亭遠眺

禮墓得奇趣,造極鼓餘勇。

細草受芒鞵,膩滑如踏甬毛。

路窮值孤亭,天風趁雲湧。

一山壓半城,二水浮雙珙。

塵駢群櫛,逼視高塔竦。

皎旭明綠薺,密港絡平壟。

長橋辨渺茫,臥波鼇背聳。

羅子慣雄談,掉首指氵項溶。

是水因山成,眾流二壑捧。

脫非此渟蓄,華城河伯塚。

因思神禹功,微生被恩重。

何當酭千榼,直起三百踴。

(本詩原載於1919年11月《清華學報》第5卷第1期。)

尋桃源石屋二澗皆涸,溯石

屋上遊乃得水,因濯足焉

宿霧跨昏旦,照甍朝霞姣。

荒雞起過客,草食不待飽。

昨夜聞傾盆,瀝瀝直達卯。

心知二澗漲,急流想皛淼。

鶻步乘興健,笑語入窅。

日中抵桃源,積石剩枯燥。

更進探石屋,龜坼蒸鬱燠。

枯魚歎未休,上遊發渟潦。

清泉不可求,得此亦絕倒。

因之詠滄浪,濯足弄浮藻。

硬黃不盈尺,寫圖複草草。

四士望翩然,雲岩坐縹緲。

得趣在遺形,遑論技拙巧。

小憩石屋中,雲泥認鴻爪。

放眼陰雲濕,天風作意擾。

慷慨起浩歌,舊邦讚新造。

再歌頌紫白,休譽慎相保。

曲止繼狂呼,曳履向歸道。

回首眾山青,雲收白日皎。

(本詩原載於1919年11月《清華學報》第5卷第1期。)

北郭即景

傍郭人家竹樹圍,

驕陽卓午盡關扉。

稻花香破山塘水,

翠羽時來拍浪飛。

(本詩原載於1919年11月《清華學報》第5卷第1期。)

蜜月著《律詩的研究》

稿脫賦感

春綰香閨鎮彩霓,東萊貸筆漫災梨——

杖搖藜火兼燃夢,管禿龍須半掃眉。

手假研詩方剖舊,眼光獨燭故疑西。

洛陽異代疏泉出,誰訂“黃初二月”疑!

廢舊詩六年矣。

複理鉛槧,紀以絕句

六載觀摩傍九夷,

吟成舌總猜疑。

唐賢讀破三千紙,

勒馬回韁作舊詩。

釋疑

藝國前途正杳茫,新陳代謝費扶將——

城中戴髻高一尺,殿上垂裳有二王。

求福豈堪爭棄馬,補牢端可救亡羊。

神州不乏他山石,李杜光芒萬丈長。

天涯

天涯閉戶賭清貧,

鬥室孤燈萬裏身。

堪笑連年成底事?——

窮途舍命作詩人。

實秋飾蔡中郎演

《琵琶記》,戲作柬之

一代風流薄幸哉!

鍾情何處不優俳?

琵琶要作誅心論,

罵死當年蔡伯喈!

譯詩

渡飛磯

“Dover Beach”譯Mathew Arnold英國詩人阿諾德(Arnold Mathew,1822—1888)的詩作《多佛灘》。

平潮靜素漪,明月臥娟影;

巨崖燦冥灣,清光露俄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