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家書(2)(3 / 3)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然男更有禮物豐於一切禮物者,則近日有兩友見男,一曰“你長胖了”,一曰“這裏幾個人,隻有你麵多血色”。男以赤色書此此信聞一多是用粉色紙寫紅字。,一以表吾母之壽,猶美國人之佩赤花然,一以示男麵之血色,庶吾母觀此書,猶對男麵耳。書畢複以俗語祝

吾母“壽比南山”!

男多自美國芝加哥叩稟。

五月十三日,即此邦之母日。

雙親大人膝下:

出發後寄上明信片數張,計已入覽。三月一日自桃源縣舍舟步行,至今日凡六日,始達沅陵(舊辰州府)。第一至第三日各行六十裏,第四日行八十五裏,第五日行六十裏,第六日行二十餘裏,第四日最疲乏,路途亦最遠,故頗感辛苦,此後則漸成習慣,不覺其難矣。如此繼續步行六日之經驗,以男等體力,在平時實不堪想象,然而竟能完成,今而後乃知“事非經過不知易”矣。至途中飲食起居,尤多此生從未嚐過之滋味,每日六時起床(實則無床可起),時天未甚亮,草草盥漱,即進早餐,在不能不下咽之狀況下必須吞幹飯兩碗,因在晚七時晚餐時間前,終日無飯吃,僅中途約正午前後打尖一次而已。所謂打尖者,行軍者在中途作大休息,用幹糧、飲水是也。至投宿經驗,尤為別致,六日來惟今日至沅陵有旅館可住,前五日旨在農舍地上鋪稻草過宿,往往與雞鴨犬豕同堂而臥。在沅陵或可休息三日,從此更西往芷江或有汽車可坐,然亦無十分把握。(以上六日所寫,以下十二日補完)近因天雪汽車難行,留沅將及一周。現雪已解,定明日乘汽車至晃縣,當日可到,過此則恐全須步行矣。家中老幼近皆安吉否,深以為念。到貴陽後當再有信歸。肅此敬頌萬福!

男多叩

三月十二日

雙親大人膝下:

沅陵奉上一稟,想已達覽。十七日自晃縣出發,步行三十日抵貴陽。貴州境內遍地皆山,故此半月中較為勞苦,加之天時多雨,地方貧瘠,旅行益形困難。本地諺雲“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兩銀”,蓋得其實矣。貴陽遇熟人甚多,清華方麵目前校長周寄梅先生以下逮舊同學不下數十人,同班中有吳澤霖、聶鴻逵二兄,聶係本地人,吳任大夏大學文法學院長,隨校遷此。據近悉昆明校舍不敷,文法二院決設蒙自,以意揣之,昆明新房屋造成後,文法二院恐仍當遷回。蒙自距昆明鐵道一日路程,地近安南,此行本如投荒,今則愈投愈遠矣。近日前方捷報頻傳,殊堪欣慰,然武漢敵機轟炸亦因此益亟。二哥不知已遷動否?鄉間諒安謐如常,但不知家中老幼清吉否?鶴、雕二兒讀書有進益否?通信仍暫寄昆明臨時大學,如欲速達,可用航空郵遞。餘容續稟,敬頌萬福!

男多叩頭

四月二日自貴陽

雙親大人膝下:

鶴雕兩兒來函雲現方從大人讀書,甚感興趣,雕兒寫信較前尤有進步,殊可喜也。男意目前既不能學算術,則專心致力中文,亦是一策。惟欲求中文打下切實根底,則非讀舊書不可。在平時同事中如孔雲卿、劉壽民二君皆令其少君讀四書,殊有見地。男意鶴雕亦當仿效。曾見坊間有白話注解本,可購來參考,以助彼等之了解。縱使書中義理不能真實領會,但能背誦經文,將來亦可終身受用不已。駟弟方致力國學,經史理宜並治,倘能同時讀四書,遇有新解時,亦不妨對兩兒隨時加以指示,如此兩兒受益,誠不待言,對駟弟或亦可增加讀經之興趣也。校中情形,詳另函及五月二日雲南日報。敬頌萬福!

男多叩稟

五月五日

致聞家駟

駟弟如麵:

昨日為清華第七周年紀念會,園內陳設布置,極精麗華之至。有各種成績展覽,有各種演操,有音樂會,有教育研究會,有化裝遊戲,有活動電影。惜是日大雨,道塗泥濘,清華去城又遠,來賓絕少,殊為不幸之至!校中暑假自陰曆五月初九日起。兄與舒弟聞一多的嫡堂弟,名亦奇,字舒天。大排行第十五,清華1925級畢業生,留學美國,學醫。放假後即可回家。來函所需諸件,當隨身帶歸。寄來作文二篇均已改就,並附評語,當詳細參閱。兄近作二篇亦附寄歸。又評注司馬溫公《諫院題名記》,文法甚明顯,可仔細揣摩。昨日二哥、五哥均有信來,二哥稱俟政局稍平定,即返京另謀他法。我家究欠舒天款若幹,兄並不知確定數目。展兄聞一多長兄聞展民。曾償伊拾元,兄前後共償伊十四元(頭次貳元,二次壹元,三次拾元,四次壹元),又取回叁元,共償伊(兄經手)拾壹元。餘應償款若幹,請三哥示知,由兄處設法還清。兄暑假回家盤程及他應用費,已函請二、五哥兩處接濟。

聞家駟(1905—1997),原名聞籍,湖北浠水人,著名法國文學專家、翻譯家。著名詩人、學者、民主鬥士聞一多先生的胞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