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琵琶記(5)(2 / 2)

“這字你認得是誰寫的嗎?”

“看似眼熟,一時想不起是誰的了。”蔡邕若有所思。

牛小姐終於一語道破:“寫這詩的姓趙,就是你那朝思夜想的五娘姐姐呀!”

牛小姐向屋內呼喚:“姐姐有請。”

趙五娘麵容憔悴地走出屋來。

“相公,就是她題的詩句,你還認得她嗎?”牛小姐盯著蔡邕說道。

蔡邕倒退一步,難以置信:“她從哪裏來?”

“她從陳留郡來,是專程找你來的!”

蔡邕定睛片刻,驚呼:“呀,我道是誰,卻原來是你!”

趙五娘啜泣:“奴家便是。”

“娘子,你為何這般模樣,咱們的父母呢?”蔡邕驚詫不已。

不問則已,蔡邕話音未落,五娘已是淚掛雙腮。趙五娘邊哭邊訴,把蔡邕走後家中情況一一細說。蔡邕始料不及幾年間家中竟如此驟變。想那爹媽畫像形容憔悴、衣衫襤褸,如今命歸九泉,今生已無法相見,這眼前,我這結發妻麻裙素孝,琵琶討食千裏迢迢來到京城,相見亦非離時之嬌顏,蔡邕不由得痛哭失聲。

“爹媽,兒蔡邕大逆不道,隻為從官拋棄了父母雙親,生不能養,死不能葬,天理難容。現如今,我悔之晚矣,倒是真不如皋魚和宋弘了。”蔡邕跪在父母雙親畫像前連連叩首,五娘、牛小姐忍住淚水將蔡邕勸了又勸。

蔡邕轉身對五娘:“這些年多虧你在高堂前照料,你的功德我三生難報,我枉為堂堂七尺男兒漢了。”

在這突然的變故麵前,蔡邕氣憤至極,決意脫去這金紫衣袍,離開這京城富貴地。他連夜伏案疾書,寫下辭呈,將家事奏明皇上,要攜帶趙五娘、牛小姐回去拜爹娘,為爹娘祭掃陵墓。

牛太師得知牛小姐欲與蔡邑同回陳留郡,心中悶悶不樂,懊悔當初自己強迫女兒這門婚事。原指望招蔡邕為婿養老送終,到如今落得乘龍快婿難駐門楣,那獨生女也將隨之遠走高飛,隻留下我這孤身一人,牛太師非常懊悔。

牛太師正懊悔間,那蔡邕、女兒和一陌生女子進來,他心中明白,那女子便是蔡邕的結發妻子。隻見那三人彼此之間彬彬有禮,親密無間,牛太師倒覺得自己要拿出點丞相風度。

“賢婿,聽說你父母已經故去,你媳婦來此相尋,真有此事?”

“確有此事,愚婿正來稟告嶽丈。”

牛太師仔細端詳著這陌生婦人,見她生得眉目清秀,端莊文雅,雖麵容憔悴,但仍掩飾不住淑惠賢德之氣,使人不由得生出幾分愛憐。

“你可是蔡邕的媳婦麼?”牛太師先與五娘搭話。

“奴家便是。”趙五娘謙恭地說。

“賢哉,賢哉。”牛太師忍不住點頭道。

牛小姐見時機成熟,便上前對爹爹說:“孩兒有一事拜複爹爹知道。”於是,把趙五娘居於上、自己應當居於下的理由說了出來。

五娘則慌忙推讓,擺一又擺二地說出牛小姐應居上而自己居下的理由。

牛太師此時頗有長者胸懷,疼愛地對五娘說:“你今日既無父母,就像是我的女孩兒一般,何況你是先嫁於蔡邕,又年長於我兒,你居上實是名正言順,就不必推辭了。”

三人均為牛太師一席話感動,齊點頭稱是。

接著,蔡邕便告知嶽父自己帶二妻回故裏祭祀爹媽的打算。

牛太師道:“賢婿,我縱然舍不得你們去,今日也難以再留你們了。我已經老了,若是你們還惦著我這老朽,你們就事辦利落後及早回來。”

三人同請老人放寬心,叮囑老人兒女遠離時多保重。此時,一家人的感情已完全是心無芥蒂、水乳交融了。

此後,便是李旺一路風塵到了陳留郡,沒接到蔡相公爹娘媳婦,卻聽得了蔡氏一家的感人故事,回到京城秉告牛太師,牛太師當即向朝廷上表,啟奏蔡氏一家的仁義孝道。

那蔡邕夫妻三人千辛萬苦回歸故裏,為長眠在南山的父母祭掃陵墓,守孝三年。轉眼三年期滿,卻意外地在陳留郡與牛太師相逢。

原來,皇上對蔡氏一家極為讚許,朱筆一揮,旌表蔡邕一家孝義,牛太師特前來宣旨。聖旨封蔡邕為中郎將,封五娘為陳留夫人,封牛小姐為河南郡夫人,追封蔡員外為十六勳,追封蔡母為天水夫人。

一家人猶如撥開重霧見紅日,終於舒展開鎖住數年的愁眉,在家中大設華筵,把張太公請為上席,鄉裏鄉親共同歡聚。最後,牛太師、蔡邕、趙五娘、牛小姐一行人同回京師。在牛太師府中,一家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為國效忠,為民效力,成為當時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