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邪惡的、偏執的、孩子氣的——弗蘭納裏·奧康納《好人難尋》閱讀劄記(1 / 1)

我去參加《好人難尋》的新書發布會,我喜歡這本書的名字。我覺得,這本書在今天的中國出版,簡直有哲學意味。自然,喜歡這本書,和我喜歡這本書的策劃瓦當兄有關,他總有與眾不同的挑選目光,他對奧康納的熱愛,讓他覺得,他必須與我們一起分享這個女作家。

奧康納進入中國,貼了一個“邪惡”標簽。這是著名作家馬原找到的標簽,新書發布會那天,他又一次重複了自己的這一看法。

奧康納的邪惡更多地排列在她的文本裏對人性陰暗的展覽,她絲毫也不誇飾自己的柔軟,作為一個養孔雀的女人,她觀察生活的視角幾乎停留在狹窄的暗處,然而,這給了她無比強大的想象力。不論是《好人難尋》裏被槍殺的老太太,還是《河》中溺水的貝富爾。她絲毫不濫用自己的溫暖,她幾乎刻意將他們推薦命運的絕境,並在寫作中找到快感。

這的確有些邪惡。然而,這比起虛構的讓人生厭的沒有來由的濃情蜜意更讓人感動,人性的層次怎麼可能那麼單純,陰暗的灰塵附著在生命的各個軟體上,讓我們顯得生動而深刻。如果單純地將這些灰塵去掉,隻剩下虛偽的善意,單一的審美,那麼,這樣的文字隻能給低幼的孩童來看。

盡管已經看到大量的關於邪惡的宣傳詞,但真正進入奧康納的文本時,我還是被《好人難尋》這個短篇驚呆了,我覺得小說在奧康納這裏有了新的功用,它不再是結構精巧的敘述,更不是承擔意義挖掘人性的審美文字。它隻不過是奧康納對記憶或者社會生活的一個片斷截取,奧康納唯一做了的,是她敘述的冷靜,她幾乎不往小說文本裏加入任何對人性溫暖的猜測。

邪惡的奧康納,大約由此得名。

然而,翻看《好人難尋》這本書的其他篇目,我們馬上會被奧康納的孩子氣打動。除了邪惡的一麵,奧康納更多的是孩子氣的幽默。

在這部小說集裏,我最喜歡的篇目是《善良的鄉下人》。我看了一下奧康納的年表,獲悉,這是奧康納三十歲那年完成的作品,那一年她身體並不好,然而內心生活充實而滿足。

現在來翻閱《善良的鄉下人》,幾乎所有的片斷都是經典。在這個短篇裏,奧康納不但創造了經典的人物、適合流傳的人物台詞以及孩子氣的敘述語氣。

她的孩子氣表現在她是一個糾結的人,大約她自己小時候被起過另外的名字,所以,她在多部小說裏給主人公起另外的名字。《善良的鄉下人》中的喬伊,她是一個熱愛讀哲學書的殘疾女性,差不多,就身體的狀況上來說,這有些自況。喬伊在故事裏堅決將自己的名字改為“胡爾加”。然而,改了名字的喬伊又並不喜歡別人叫她胡爾加,覺得這個名字是自己的一個隱私,她隻是想多一個隱私,而且又想獨自享用這個隱私。她的這種心態真是孩子氣。

然而,讓我們不得不暗暗發笑的是,這個孩子氣的姑娘喬伊天天翻的書是哲學書,她無神論,熱愛用鉛筆在一本哲學書畫線,線上的句子通通指向虛無。

喬伊的母親霍普韋爾太太是一個熱愛說經典話語的人,比如她熱愛說的三句話,分別是:“世無完人”,“生活就是如此嘛”,“別人也有別人的想法嘛”。然而,當她對自己家的保姆弗雷曼太太說出這些話的時候,好笑的事情發生了,弗雷曼太太會馬上說出一句這樣的話來:“我也一直這麼說來著。”

《善良的鄉下人》有著奧康納一貫的邪惡,因為,她安排了一個並不善良的小說結尾。然而,故事行進中的孩子氣已經足夠我們讚美她。

喬伊的母親第一次見到那個推銷《聖經》的鄉下人說:“善良的鄉下人,是這個世界的鹽。”然而,小說的結局卻並不是這樣,偏執的奧康納終於達到了她邪惡的目的:她絕不美化這個世界,因為這個世界對於她來說,是充滿了邪惡的。這個世界給了她美好的才華,卻沒有給她健康的身體。

在《好人難尋》的新書發布會上,作家馬原又一次說出了奧康納對小說的貢獻,她讓所有寫小說的人大吃一驚,當其他小說家都挖空心思講故事的時候,奧康納用自己的方式完全解構了小說的日常意義,她重新建構出小說新的可能。

邪惡的奧康納來了,其實,孩子氣的奧康納,也來了。我們歡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