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版的圖書設計別致,我喜歡他們的太宰治係列。
閱讀太宰治,總覺得他個人的故事比作品還要精彩,當然,他的作品也多是自傳,《人間失格》幾乎完全抄襲自己的曆史。
太宰治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不過是一個紈袴子弟,十四歲時父親去世,而突然撲向文學。十八歲時候喜歡妓院裏的一個姑娘,開始了他的墮落史。二十一歲的時候,和一個酒吧女田邊相愛,並相約殉情,結果導致田邊死亡,而他被救起,並被起訴。二十六歲的時候自殺未遂,那一年,他的一個作品入圍芥川獎,他的一個老師叫做佐藤春夫是芥川獎的評委。太宰治一次又一次地給老師寫信,十分赤裸地索要獎項。然而,卻最終沒有得獎,失望的太宰治寫了一個短篇小說,大罵老師。
後來的故事更有喜劇感,比如他和三島由紀夫的對罵,三島近乎苛刻地說,我不喜歡太宰治的那張臉。
然而,看過太宰治照片的人都知道,太宰治正如他自傳小說裏所描述的,形象頗好。
後來,熟悉太宰治和三島由紀夫的大江健三郎出來調和,說:“雖然三島由紀夫討厭太宰治,可我覺得三島由紀夫的文章本身就很像太宰治的文章。我覺得這兩個人的作品裏都有很多警句,有的地方是用警句替代描寫。盡管我覺得很滑稽,但是不得不說,三島由紀夫是用太宰治的文體來寫東西的。”
如此八卦太宰治的身世,是覺得這個人生活在一個陌生的國度。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生前最後一部作品,完成這部作品時,他才三十九歲,他想用行為藝術的方式讓整個文學史記住他,於是縱身一跳,死在水裏。
《人間失格》不是太宰治最好的作品,卻是離他個人史最近的一部作品,他在這部小說裏打撈了自己的所有往事,童年時的敏感。那是一種敏感而卑下的鄉村生活史,我被他捕捉生活的敏感打動,他寫他的惡作劇,寫他的內向,寫他不願意被庸常的生活忽略,在學校裏,他故意出錯,以逗大家並獲得嘲笑。比如在體育課上,他其實完全可以穩穩地抓住雙杠,可是,輪到他時,他故意失手,重重地摔在沙地上,同學們笑得前仰後合,他呢,找到生命的存在感。然後,讓他感覺鬱悶的是,有一個同學在他旁邊,一眼看穿了他,知道他是故意的,於是當著他的麵戳穿了他,說他是假裝的、故意的。一時間,他宭迫極了,接下來的日子,他一邊繼續表演滑稽給大家看,一邊注意著那個同學是不是又在觀察他,是不是傳播了他的壞話,甚至,還他設想著,對方如果死了,就沒有人能識破他的意圖了。
這種敏感而陰謀的想法,等到長到一定年紀,便變化成墮落的理由。
他十八歲的時候迷戀上妓女,那一定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感情的柔軟本來可以治療他的孤獨,然而,他並沒有珍惜。而是往更為荒誕的人生跋涉,殉情未遂之後,他終於過了一陣子穩定的情感生活,然而,他很快便不安於現狀,他喜歡醉酒,並借助於自己的模樣吃不同女人的軟飯,這些都讓他清晰的自尊在下滑中一點點模糊。
人格的模糊導致了他更加放蕩不羈。這也許就是後來的三島由紀夫罵他的內容:“第三討厭這個人扮演不適合自己的角色。”
在日本,太宰治以他墮落和無賴的形象成為一代作家的偶像,暢銷書出版商在他的書上所打出的台詞是:可以不讀村上春樹,但一定要讀太宰治。
這說明了日本文學傳統中的頹廢,他們的文學的傳統中總有一種超越日常的虛幻感,他們自殺,這不僅僅是一種頹廢,而是想在最美好的時候突然謝幕,這和世俗中國的觀念殊為有異。
在日本,不論是太宰治還是三島由紀夫,他們都是家庭的敵人。他們均宣稱,家庭幸福是文學的敵人,自然,太宰治正是深諳這一點。
他刻意地墮落,直到徹底喪失了人格,還不忘記在臨死前做一下自我批判,他不接受別人的批判,這個敏感的人,終於成為一代文學大師,代價是,他跳進入一湖水裏。
《人間失格》,太宰治著,許時嘉譯,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0年4月版,定價:1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