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社會生活(4)(1 / 3)

“我用一個比喻來解釋吧,假如一個凡間國王對他的侍從生氣,把他打入監獄,並發令不給他吃喝。有個人卻去給他吃的喝的,這事讓國王聽到了,難道他不會很生那個人的氣嗎?你被稱為上帝的仆人,正像書裏所寫的一樣,而對我來說以色列人都是仆人。”阿基巴拉比回答道:“我用另一個比喻來解釋吧。倘若有個凡間的國王生他王子的氣,把他打入監獄並命令不給他飯吃,不給他水喝。有人卻去給他飯吃,給他水喝,這事讓國王知道了以後,難道國王不會報答那人?我們被稱為上帝的孩子,正像書裏所寫的一樣,‘你們是上帝的孩子’。”

有個人一輩子都很自私。在他臨終前,他的家裏人要他吃點東西。“假如你給我一個煮雞蛋,我會吃的。”他答道。

正當他準備吃雞蛋時,有個窮人出現在他家門檻邊行乞:“可憐可憐我吧!”那個臨死的人轉身叫他家人把雞蛋給那個窮人吃。

三天後,他死了。

過了一段時間,那個死者出現在他兒子身邊,兒子問他:“爸爸,你去的那個世界怎麼樣?”

那死鬼父親答道:“把你的實踐付諸慈善,你就可以去你想去的地方。縱觀我的一生,我做過的唯一慈善行為就是把那隻雞蛋給了那個窮人。於是,我死時,那個雞蛋的價值就超過了我曾犯下的所有罪過,我已被允許去樂園了。”

這件事告誡人們:“永遠別停止積點善德。”

在一次旱災中,阿巴胡拉比在夢中聽到一種聲音:“讓彭陀卡卡(一個一天中犯了五次罪的人)去祈求老天普降甘霖免除旱災吧。”

彭陀卡卡照著幹,於是雨便降臨了。阿巴胡拉比傳喚了他。

“你做了什麼樣的工作呢?”拉比問他。

“我一天中犯下五次罪。我雇傭妓女,我是劇院的侍從,我把那些妓女的衣服拿到洗澡房,我當著她們的麵跳舞,我敲打鼓和樂器。”

“那你做過什麼樣的好事呢?”

“有次我正清掃著劇院,有一女人走了進來,站在劇院後台哭泣。‘你怎麼啦?’我問她。她答道:‘我丈夫被關在監獄裏,我來這裏出賣肉體就是為了掙到足夠的錢讓他獲得自由。’”

“聽完她的哭訴,我賣掉了我所有的一切,包括我的床鋪和床上用品。我把所得的錢交給她,並告訴她去贖回她的丈夫和赦免自己的罪過。”彭陀卡卡回答說。

阿巴胡拉比說道:“所以你祈求老天降雨是應該得到回報的。”

《聖經》裏麵講了一個很感人的故事。故事是說在摩押的地方有個叫路得的年輕婦女,在她丈夫死後拒絕離開她的婆婆拿俄米的事。婆媳兩人來到猶大那裏。為了生活,路得到田裏拾稻穗。田產擁有者是拿俄米的親戚波阿斯,稻穀收完後不久,波阿斯就娶路得為妻。

對於像路得和拿俄米這樣的窮人來說,拾稻穗為生是非常艱辛的。而對土地擁有者們而言,《聖經》教誨他們在收割稻穀時把其中一部分留給窮人去拾取。比如,在收割期間,麥粒或稻穗遺落在田地裏,這些遺落的稻穀自然就該屬於窮人了。問題是農場主並不肯把那些穗粒送給窮人,那些需要穗粒的人也簡單地認為遺落在田埂上的穗粒屬於他們。接受幫助和回避救濟以便自己保持尊嚴滲透在整個猶太教義之中。邁蒙尼德的八點慈善建議就是對這種理論的最有名的解釋。

當你在田地裏收割莊稼並把一捆稻穗遺落在田地裏時,不要再回去撿,那些東西該屬於陌生人、失去父親的人和寡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