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嗣發(1234-1304),字士榮,號雪崖,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宋亡前,居家奉親。宋亡不仕。
摸魚兒
對西風、鬢搖煙碧,參差前事流水。紫絲羅帶鴛鴦結,的的鏡盟釵誓①。渾不記,漫手織回文,幾度欲心碎。安花著葉,奈雨覆雲翻,情寬分窄,石上玉簪脆。朱樓外,愁壓空雲欲墜,月痕猶照無寐。陰晴也隻隨天意,枉了玉消香碎。君且醉,君不見、長門青草春風淚。一時左計,悔不早荊釵②,暮天修竹,頭白倚寒翠。
“注釋”①的的(dì):明顯貌。②荊釵:以荊枝當髻釵,為貧家婦女裝束。
“譯文”迎著蕭瑟的秋風,滿頭鬢發搖亂像煙雲碧翠,紛紜往事如流水。紫色絲羅帶係上了鴛鴦結,他深切、真實地向我發出山盟海誓,願與我世世相愛相隨。全不知,空勞我親手織出回文錦字書,多少次讓我傷心欲碎。如今花兒脫落,想將落花安著於花蒂,怎奈他覆手為雨翻手雲,盡管我情長意深,這段緣分已盡,就像玉簪在石上摔得斷裂殘損。仰望紅樓外,內心愁緒積壓就像天空上陰雲欲墜,一輪月色還映著我夜不入寐。人生的陰晴變化也任憑天意,隻是落個玉碎香消的不幸結局太過委屈。你還是姑且借酒一醉,你沒看見,陳皇後失寵別居長門宮,對著春草菲菲,春風般的秀容灑下熱淚。一時失誤竟遭遺棄,悔不該早些做個荊釵布裙的貞婦,甘守清貧賢淑,日暮時在秀挺的竹林,直到白首我倚著寒冷的翠竹。
“賞析”本篇為棄婦詞,創作上受樂府民歌和白居易新樂府詩的影響。上片開頭以“對西風,鬢搖煙碧”交代女主人公的現狀,接著便折入對往事的懷念。換頭處“朱樓外”遙應“對西風”句“愁壓”二句以“空雲”、“月痕”的景語穩住上片激越而下的率直表露,並自然引出“陽晴”以下聊且自慰之態。接著用長門宮的典故,深化了主題,加強作品的感人力量,末以清高自守的理想表達了那個時代的女性難能做到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