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西部大地與散文創作——《西部女作家寫西部散文精編》編後記(1 / 2)

西部省份不多,但從麵積上來看,卻占了中國版圖的一大半。

行政區域劃分,包括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四川、重慶、雲南、貴州、西藏十個省市。可按地域特點,還應把內蒙古、廣西的一部分算進來。

西部的地貌結構複雜:有青藏高原,紅土、黃土高原,戈壁沙漠,雪峰草地。世界屋脊在西部,黃河長江的源頭在西部。

西部的生活豐富多采:幾十個民族依山築寨,傍水而居。祖先的遺傳,環境的演化,使他們的生活、娛樂方式各不相同,其中的內涵博大精深。

西部的文化源遠流長:人文初祖黃帝陵在西部,輝煌的絲綢之路在西部,奇異的茶馬古道在西部。傳播了幾千年的古老的中華民族文化,和以延安為代表的中國革命文化也來自西部。

西部的反差又是那麼鮮明強烈:風光秀麗迷人,條件則惡劣落後;曆史上繁榮的西域、富強的漢唐在這塊土地上誕生,現今中國的貧困地區也大多數在這塊土地上遺存。反差形成了神秘,神秘帶來了吸引力。於是,一批批旅行家來西部探險,有古代的徐霞客,有國外的斯文赫定;有獻出生命的餘純順,有仍在跋涉的曾哲、阿堅們;有攀登雪山的硬漢,有漂流大江的勇士……

自然,西部也吸引了一批批文學家,催生了眾多的奇文華章。古代這兒有聞名的“邊塞派”,現今這裏也活躍著“行吟詩人”,但將西部表現的淋漓盡致的,還是散文。

如果說,小說刻劃的是故事情節,詩歌提煉的人文精神,那麼,描述環境、縱橫情思的要推散文了。

西部大地有散文創作的沃土。

記得小時候讀艾蕪的一係列南行記作品,被作者的遭遇和他用傳神之筆描述的奇風異俗所吸引,流浪川西及雲南成了少年時的夢想。再接著陶醉於李若冰的柴達木手記,被文章渲染的高原戈壁的景物及彌漫的革命英雄主義色彩所打動,當一名地質勘探工作者是心中的願望。後來又慨歎於周濤的文章,他將詩人的豪邁氣質與新疆大地的壯美淳厚糅合在一起,感動人的已不單純是旅行的向往,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的激勵和昂揚了。

還有賈平凹的商州物事,劉成章的陝北風情;張長的邊地民俗,朱奇的高原景象;楊聞宇的軍旅變奏,湯世傑的民族探究;和穀的黃土詩意,李綱的往事遺韻……都引起了讀者的興趣。

更年輕的西部散文家還有方英文,朱鴻,邢小利,龐進,於堅,費嘉,劉亮程,北野等人,他們的實力和特色正逐漸顯現。

西部的沃土滋養了西部作家,盛開了散文之花。還有一個現象是,隻要你把散文種子種植在西部,就能結出豐碩的果實。

張承誌的散文越來越讓人沉迷了。他曾生活在內蒙古草原,寫過許多精彩的小說。近幾年,他把遊牧的目光收攏在新疆的民族文明和及黃土高原的回民社會,一遍又一遍的深入踏訪,甚至結拜兄弟同屋長住,可以感到他正將自己的血脈與西部土民漸漸融合。他的散文寫土民生活真摯樸實,從起居習慣到情感流露力求貼切到位。但他始終是個清醒者,因此擺脫不了一種哲者的思考。

另一位寫西部頗有收獲的是劉元舉,這位飲著遼河水生活的漢子,在西部找到了自己氣質的對應點和潑灑文筆的氣場,從《求索黃河源》到《西部生命》,他對西部創業者的生活、環境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和關切,作品浩瀚淋漓,情緒飽滿。可以說,他每跋涉一次西部,都沒有空手而歸。我想,這塊土地對他的吸引力仍呈遞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