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曾經的故事(2)(3 / 3)

當我徜徉在熟悉而又美麗的師範校園時,常常親切地憶起當年在這學校學習的情景,更常常想起我人生的向導,恩師——崔福渠。

崔老師是我師範二年、三年下學期的班主任,對於這位往昔的師長,那記憶是水晶堆積起來的晶瑩透明清澈可鑒。雖然已經過去了三十幾年,但老師留在我心中感情的涓涓細流不曾幹涸,它仍然澆灌著我的心田,滋潤著我的生命。老師給予我的溫情和厚愛並沒隨時間的推移而塵封土埋,而是隨時光的流逝愈發強烈和眷戀。人的一生幸與不幸,有時與他的老師密不可分。人生最關鍵的就那麼幾步,而這幾步如果沒人呐喊助威,沒人鼎力相助就很難走出。崔老師正是幫助我一步步走出困惑的人。

崔老師教語文,愛好文學,連他長子的名字都叫“文學”。

他那抑揚頓挫、字正腔圓、聲情並茂的教學,讓學生們感到是一種陶冶和享受。我不會忘記老師講“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時的悲愴;我不會忘記老師講《誰是最可愛的人》時的激昂;我尤其不能忘記作文本上老師熱情洋溢的批語。我記不請當年寫的作文,但清晰記得老師鼓勵的話語。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既無文學功底,又無意氣飛揚的文字,但有了老師這份鼓勵,如同母親在身邊的孩子,信心陡然倍增。借助這鼓勵和鞭策,我的作文幾乎都是五分,並且經常作為範文在課堂宣讀,在同學中傳閱。借這種鼓勵,我不僅如期完成作文作業,還經常寫點不倫不類的小玩藝登在版報上,發表在校刊裏,並且以學宣部副部長的身份作了《師範生》編委會的主編。人是需要鼓勵的,當我因家庭出身沒能批準入團的時候,我陷入了怎樣的悲哀和痛苦,是老師的聲聲鼓勵讓我堅強地走出低穀,仍懷著偉大的信念,向著陽光走去。

真的不敢忘記老師對我的器重和培養,我的每一步成長都是老師心血扶植栽培的結果。記得在新華二校實習,崔老師確定我和另外兩同學上示範彙報課。老師幫出主意,選擇教材,修改教案。當我充滿自信走上講台,使出渾身解數,全身心投入地講解《梅山腳下》的時候,老師那雙鼓勵的眼神、舒展了的眉宇,更使我信心倍增得心應手地上好了那節課,贏得了一致的稱讚。在同學的讚許聲中,我不敢忘記這歸功於老師的指導有方。

我更不能忘記在即將告別母校時的一次與老師的談話。

正值畢業,每個師範生都麵臨嚴峻的考驗,我和其他同學一樣等待著命運的一次裁決,而命運就掌握在老師手裏。當時我從未有過什麼奢望,“一顆紅心、兩手準備”就是當時響當當的口號,“黨讓幹啥就幹啥”在已經將心靈淨化了的六十年代絕不是唱高調。那時無私情,無關係網,更沒有什麼“走後門”。我已做好準備回新賓到農村去做一個“鄉村女教師”。就在畢業前夕,老師在校門前的小路上喊住了我,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畢業後任務很重,要加倍努力學習,增長才幹以適應更高的教學要求。我相信你會是一個出色的語文教師。”老師的弦外之音當時我沒聽出來,但老師的拳拳心意卻使我看到了人生的至高境界的風景。

當我意外地被分到中學任教的時候,我才悟出了老師與我談話時暗含的深意,幾多感動湧上心頭。老師能冒天下大不韙,敢於在校務會上為一個“地主”的女兒力爭留城,並安排到中學,這是怎樣的一種師德啊!在那講階級論成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老師敢於超越社會的偏見,敢於把公平給我,而且沒有任何功利目的行為,真令我肅然起敬,感激涕零。老師的知遇之恩,永生難忘。

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這是潮水之恩呢!我之所以能在中學和自己畢業的師範學校教語文,而且據說教得還不錯,不能不說是老師在我的血液中注入了這文學的微量元素。每當想起這些,情溢心頭,心存的感激讓我常常內疚和不安。我懂得投桃報李的道理,可我用什麼去報答老師的深恩呢?用錢來平衡自己的良心,是對老師聖潔情感的褻瀆,生活中有許多情感是無法用金錢來抒寫的。我隻能用老師傳給我的知識和品德去教育影響我的學生,像老師那樣真心真意教一生,這大概是對老師最好的回報吧。今天,用我這拙筆寫下這些文字來傾訴我不盡的感激和謝意。讓它注入我的敬愛,融入我的真情,也許這是另種形式的報答吧。因為我深知,老師對我的恩情,如同太陽普照萬物生長一樣,是報答不盡,也無需報答的。

被老師欣賞喜歡的學生是幸運的;而被學生終生記憶的老師是幸福的。”

曾經的故事

曉曉

相信你和我一樣,誰也忘不了那個漸去漸遠的冬夜。你走來了,玫瑰色的夢點綴著晶瑩的雪朵;你走向我,像不羈的男孩子堅定勇敢地走進我的小屋。從此,我的故事裏有你,你的故事裏有我,我和你的故事成為一間小屋裏一盞小燈下的一個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