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評沙陸墟的文化通俗小說(1 / 3)

在當代回族作家的行列裏,有一位年逾古稀、碩果累累,但卻鮮為本民族所知的老作家,他,就是著名的通俗小說家沙陸墟。

沙陸墟1914年3月生於江蘇省無錫縣,祖籍在西北。他幼年家貧,刻苦自勵,從常州名儒學詩,讀《春秋》《史記》,並酷愛地方戲曲。他說:“餘少年時,嚐隨大姐於穀場之角,觀常錫灘簧焉,樂之。青年時,便酷愛戲曲,負笈於滬讀,周末之夜和星期日輒流連於戲曲場中。及壯,與戲曲藝人來往頻稠,一度曾從事於戲曲事業。此時,灘簧已改稱為錫劇矣。”

在艱苦的條件下,他半工半讀得以成才,20歲即為《人報》的副刊編輯。抗日戰爭爆發後,出於愛國熱忱和以筆激勵民眾的熱望,他創作了長篇小說《嶽傳新編》,連載於1938年的《閩北日報》,並投筆從戎,組織“抗日青年流亡服務團”,浪跡大江南北。後受命於中共地下黨領導,赴閩北開展統戰工作,以“共產黨嫌疑犯”被捕入獄,幾次險遭活埋。抗戰勝利後,任《民主報》總編輯。返回江蘇後,主持《大江南報》《江東日報》,並創作了中篇小說《水滸三豔婦》,長篇小說《潘巧雲》和《舞女方珍》。

解放後,沙陸墟因“叛徒”嫌疑蒙冤二十年,被迫停筆。1982年,他重登文壇,雖已到耄耋之年,體弱多病,但文思敏捷,奮筆不輟,先後出版了《粉墨生崖涯》《魂斷梨園》《水滸三豔婦》《無冕王傳奇》等長篇小說,北京、上海、天津、四川、江蘇等地的報刊還連載了他的《粉墨江湖》《紅伶恨》《陽山雙義》、《李師師傳》等十多部中長篇作品,可謂是少有的一位高產作家。

沙陸墟的長篇小說,一是寫他所熟悉的梨園生活,特別是他家鄉地方戲曲、民間藝人的傳奇故事,如《粉墨生涯》《魂斷梨園》等;二是寫他自己所經曆過的新聞記者的生涯,如《無冕王傳奇》等;三是改舊編新,借古抒今的作品,如《嶽傳新編》《水滸三豔婦》《李師師傳》等。

作為舊社會的過來人,沙陸墟對於那個社會有著深入的認識和痛切的感受,因而,他通過自己的作品,對那不合理的世道和好人受欺、壞人橫行的社會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控訴。《粉墨生涯通過幾個藝人的遭遇,形象地揭示了這種黑暗的社會情況。在這個社會裏不管你如何謹慎小心、安分守己,都無法避免受到各式各樣的迫害。民間藝人華亞賓,不廢寒暑,瀝血煎心,熬煉出江南獨步的技藝,卻遭惡霸妒嫉,用生石灰弄瞎他的雙眼,殺了他的師傅自清;華亞賓的妻子楊玉美,年青美貌,獻身藝術,卻被惡少垂涎,百般荼毒,施計掠奪,不得已戕臉毀容以自保;評彈藝人高麗鴻,自創一派風格,深受聽眾歡迎,可是初則遇流氓的誘汙、惡棍的圍攻,繼則遭到惡婆婆的誣蔑、丈夫的遺棄,終於被逼投湖而死;評彈“娟調”創始人張麗娟,矢誌學藝,流氓勢力初則敲詐勒索,繼則不許登台,走投無路,逃往異鄉,嫁人後,丈夫竟禁止她的藝術活動,扼殺她的藝術創造,使她不得已帶了兒女們淪落天涯;平劇演員小紅玉一身絕藝,紅遍氍毹,俠肝義膽,卻被軍閥強娶而去,失去自由;著名武生戴小樓,節操凜然,浩氣薄天,在群眾中享有崇高聲譽,也被當地流氓惡棍橫加襲擊,又遭軍警非法拘留折磨以致跌斷左腿……這些梨園子弟,平頭百姓,盡管憑自己的本事混口飯吃,可是他們哪一個不是平白無故地“禍從天上來”?哪一個不是戰戰兢兢地掙紮在死亡線上?作家從曆史的真實出發,通過梨園生活這個獨特的角度深入地揭露了那個社會腐朽、黑暗的本質,真實地表現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具有深刻的認識、教育作用。

在這種險惡的社會環境中,作家懷著崇高的敬意和滿腔的深情,生動地塑造了一個個感人的正麵人物形象,頌揚了他們高尚的氣節和愛國主義精神。《無冕王傳奇》中的主人公淩厲,是一個願“為民喉舌”的正直的新聞記者。為了在當時可能的條件下替平民百姓說幾句公道話,做一點有益的事,他千方百計要辦好他手中的那張小報,因此,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直至打斷了他的一條腿,砍斷了他右手的三個手指(為的是不讓他再寫文章)仍不屈服。在這個人物身上,我們不難看到作家自己生活經曆的影子。而沙陸墟筆下的戲曲演員、民間藝人,則刻畫得更為生動形象,光彩照人。《粉墨生涯》中的華亞賓、楊玉美、高麗鴻、小紅玉、戴小樓、萬盞燈自不必說了;《魂斷梨園》中的陳玉珍、周玉瑗、白玉梅、金如海、陳再祥、楊少良等也給人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在這些藝術形象中,最令人難以忘懷的,則是“彌陀珠”陳玉珍了。她外柔內剛,善良正直。在同事們有困難的時候,她總是傾囊相助,常常翻光了口袋,致使自己身為著名的紅演員,仍一貧如洗,經常以鹹菜、稀粥度日。當封建頑固勢力借口“整飭風化”,要取締常錫灘簧時,她和姐妹們歃血為盟,帶頭表示“唱戲要唱改良戲,做人要做正派人”。在日本鬼子侵占江南的緊急關頭,她不僅放棄了豐厚的報酬,堅決拒絕在漢奸開的戲院裏演戲,而且帶著戲班子積極宣傳抗日主張,演出愛國劇目。尤其令人感動的是,地方小軍閥“忠義救國軍司令”王晶安垂涎於她的美貌、封閉四周道路、強逼陳玉珍嫁給他時,她鎮定沉著,先設法放走了自己的丈夫秦小宏,又借演戲的機會假戲真做,將王晶安和出賣窮朋友的王竺牛痛罵一頓,最後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從容地安排好了自己的後事,抱著“我是一個堂堂的中華兒女,我是一個無錫文戲的女藝人,我能受人的侮辱嗎?不能!堅決不能!頭可斷,誌不可屈”的堅定信念,吞食鴉片而死。這是作家精心為我們塑造的一個感人的藝術形象。她那美好的心靈,正直的品格,精湛的藝術,“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節,難道不正是舊社會千千萬萬正直的藝術家的典型性格的真實寫照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