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白練小說創作論(1 / 3)

白練於20世紀遠園年代初從事新聞工作時開始業餘文學創作,19遠4年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掐線》,即獲新疆文學界的好評。“文革”期間,被打成“文藝黑線人物”,被迫輟筆;“文革”後,重新開始創作,發表了許多中短篇小說和一些報告文學、電影劇本等,其中短篇小說《朋友》,曾獲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評獎優秀短篇小說獎。

白練的小說,基本上是反映本民族生活的。首先,他以深情的筆調,刻畫了富有鮮明個性特征的回族人物形象,表現了他們那美好的心靈和可貴的思想品質。他的處女作《掐線》,以一對姨表兄妹的婚姻糾葛為主線,塑造了兩個性格不同的回族老姐妹的形象;《尕文化》描寫了一個尊重科學文化、愛惜人才的公社黨委書記“尕文化”的感人形象;《黑參謀》熱情地塑造了對農業經營管理有特殊才能,紮實能幹,而又幽默、機警,回回味兒十足的“黑參謀”黑西麥的形象;《同路人》塑造了新一代的致富尖子山娃子的嶄新形象。而在這方麵,較有代表性的,是曾獲新疆少數民族優秀作品獎的短篇小說《先後》。“先後”是新疆地區回族中妯娌的俗稱,這篇小說刻畫了模樣、身材相近,而思想性格迥異的兩先後形象。大嫂沙姐為人熱情、厚道、直爽,二嫂蘭巧自私、乖巧、好趕風頭。為了發展山區果木,兩先後在院子裏試種了蘋果樹苗。可是,“割資本主義的尾巴”的風一刮來,蘭巧就沒了心勁,認為:“人嘛,總要抓住一頭子,哪頭有用就抓哪頭子,斜裏橫裏吃不了虧”。乘沙姐不在,帶頭砍了已栽種成活的果樹,一時成了村裏“反潮流”的模範。沙姐回來後,看見被砍倒的果樹,萬分痛心,她堅信自己走的路沒有錯,不僅批評了蘭巧,並且又重新栽上了果樹。不同的生活道路,使兩先後產生了隔閡。蘭巧讓丈夫砌了一堵牆,將兩家的院子分開了。粉碎“四人幫”後,沙姐家的果子成熟了,她不賣高價,不但熱情地將蘋果送往每一家、送往托兒所,讓大家嚐鮮,而且還將育好的果樹苗子送給大夥兒。生活事實和嫂子豁達的心胸、高尚的行為深深地教育了蘭巧,使她開始重新思索著生活的真諦。

這部作品,通過一個普通的回民家庭內兩妯娌的家務事,委婉地批評了蘭巧的圖虛名、趕時髦、心眼乖巧、不實在的思想行為,形象地刻畫了沙姐踏實、堅定、熱情、直爽的性格,並對她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思想境界予以了熱情的歌頌,生動地描寫了回族勞動婦女的可愛形象。

其次,是在新與舊的矛盾交織、衝突、鬥爭中,刻畫了富於開拓、創造精神的回族新人形象,展示了回族人民新的生活態度和發展道路。作為一個有著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回族作家,白練十分關注自己民族的發展前途,特別是社會主義新時期以來回族人民新的價值觀念、生活態度和發展道路,因而,他的許多小說是表現這方麵內容的。較有代表性的是短篇小說《田姐》和中篇小說《彎彎的路》等。

《田姐》寫的是農村姑娘田姐兒,溫順靦腆,拘謹善良,一向聽從阿大的撥派,從不頂撞半句,但在農村物質生活的需要已基本滿足後,她的心中也萌生了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想去參加農村文化站的活動,和自己思慕的聰哥一起排演山歌劇。可是,恪守舊的生活方式的阿大卻認為“那蹦蹦跳跳的事兒,不能當飯吃,又不能當錢使,多幹點活兒多掙點錢,才是正經事兒”,堅決阻止田姐兒的活動。一向順從的田姐兒隻好默默地隨阿大幹營生,但她“心裏卻覺著那麼幹渴,好像吃了幹饃沒喝水”。聰哥也對她說:“人活著就是穿衣吃飯嗎?”終於,在善良的阿媽的幫助下,她大膽地反抗了阿大的撥派,參加了農村文化站的活動。這部作品,不僅深刻地反映了在農村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而且通過田姐兒、聰哥等青年人和田姐兒阿大的對立,表現回族青年新的生活態度、價值觀念,以及開始掌握自身命運的可喜變化,讀後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彎彎的路》也是通過農村姑娘沙麗與父親在婚姻上的衝突,刻畫了回族青年的新人形象,反映了回族人民新的生活風貌。這部作品中的沙麗,是很有個性的。她勇敢、開朗、大方,不僅大膽突破封建禮法和世俗偏見,成了一名引人注目的女司機,開著大轎車跑運輸,而且堅決反抗父親的包辦婚姻,愛上了正直、豪爽的乘客“黑小夥兒”。當懦弱的姐姐告訴她已經扯了結婚證,再退婚就是寡婦時,她反問道:“一張紙片就能改變一個人的價值?”當父親逼迫她時,她堅決地回答:“感情上的事馬虎不得”“寧肯打光棍兒,也不願走這條路。”雖然,那個黑小夥兒沒有透露自己的姓名,倆人也沒能說上幾句話,但沙麗一經選擇定了以後,便堅定地按照自己選定的道路走下去。在她的身上,鮮明地體現著回族姑娘深情而堅定、剛強的性格。盡管,她的愛情在小說結束時沒有成功,但沙麗的這種精神,有力地表現出了在新的時代中回族青年新的精神風貌,生動地反映了他們對封建傳統的大膽反抗和對新的生活道路的勇敢追求,這是具有典型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