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民族風情的時代變奏——評馬治中的小說創作(2 / 2)

民族文學表現時代特點,並非是隻表現當前現實生活中的重大主題和重大事件,而在於從生活的真實出發,多側麵、多角度、多層次地描寫時代潮流對於現實生活中人物性格、命運的推動和影響。馬治中在自己的作品中,注重表現民族特點和時代特點,但這種表現不是單一的、狹窄的,而是豐富多彩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許多作品,往往能從一個新鮮的事件和新穎的角度,反映出民族生活中時代的浪花來。如《“方”迷新傳》,這篇作品表現的是:回族農民馬六十老漢,一生酷愛下“方”——一種回族地區流行的類似圍棋的遊戲。這天,他突然向全家宣布,要舉辦一場全縣“家庭下‘方’邀請賽”。當兒子一下難以同意時,他說:“你知道爹一輩子不好吃穿,不愛蓋房買地,就一樣——愛下個‘方’。幾十年為下‘方’受過不少整治,年輕時差點把命都丟了……如今,趕上了百年不遇的好年月,下‘方’的心勁更大了。我聽說那廣播匣子裏說外地有的人自己辦啥籃球賽呀,象棋賽呀的,你就用孝敬爹的這些錢,給爹張羅辦場下‘方’賽,讓爹再美美樂一回,即使哪天,一頭栽倒無常了,心裏也再沒啥感到虧欠的了……”是,兒子遵從了父親的意見。海報一貼出,不僅轟動了全縣,也得到了主管全縣文體工作的黑副縣長的大力支持。“邀請賽”如期熱鬧而隆重地舉行了,馬六十老漢心願已償,激動地對黑副縣長和大夥兒說:“今天這場‘方’賽,雖說是我老漢領頭辦的,但說句良心話,如果沒有這幾年的好政策,我老漢想都不敢想。沒有政府和你黑縣長的支持幫助,也辦不成今天這個樣子。我馬六十下了一輩子‘方’,今天的‘方’下得最舒心,最痛快!”這部作品雖然表現、謳歌的是新時期回族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的提高和變化,但它卻不同凡響,以小寓大,以民間遊戲“方”賽為題材,通過普通回族農民舉辦家庭下“方”邀請賽的新鮮事情,而從一個新的更為生活化的角度,表現出了新時代回族人民新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風貌,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

即使是表現過去生活的作品,馬治中也能站在今天時代的高度,以今天的思想觀念和時代精神予以正確的觀照和反映,使之具有符合今天時代所需要的新意。如《信念》,作品表現的是,在十年動亂那個是非顛倒、黑白混淆的年代裏,進駐回民村落的工作組粗暴地踐踏了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強令回族群眾“移風易俗”,並要馬鳳山阿訇帶頭。巨大的壓力和恥辱使這個身為縣政協委員的阿訇病倒在炕上。在病中,他不由得想起了過去自己參加少數民族參觀團時所到各處受到的尊敬和照顧,從而認準了工作組的所作所為“決不會是上頭的口喚”(他心目中的上頭是指黨中央的領導),“一定是哪個糊塗官或是哪個瞌睡沒睡醒的工作幹部,錯傳了上頭的口喚,‘歪嘴滿拉念錯了聖經’,上頭一旦知覺了這件事,一定會傳下指示,結束這場災難”。為此,他甚至在昏睡中做了一個“上頭”的政策來了的美夢。然而,在那個年月裏,他苦苦等待的,隻能是對他的批判和心靈折磨,於是,在一個見新月的晚上,他懷著對少數民族參觀團的美好回憶,懷著對於“上頭”政策的企盼,平靜地去世了。這個作品,通過對於馬鳳山阿訇形象的塑造,表現了回族人民堅貞的信念。這個“信念”不僅僅是作為一個穆斯林對於自己所信仰的宗教的堅定信念,更重要的是對於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堅定信念,對於中國共產黨的堅定信念和深厚感情。這種信念和感情,在今天尤其珍貴。這樣,作品雖然描寫的是過去的民族生活,但它散發著強烈的時代氣息,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就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於馬治中小說的總體印象,即他的作品不僅是民族風情的多采展現,而且是時代精神的多重變奏,具有一種動人的美學風範,在新時期回族文學的百花園中噴發著獨特的芬芳和光彩。

載《朔方》199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