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忍辱負重二(7)(3 / 3)

陳子昂對朋友說:“我喜歡音樂,精通琴藝,買回去,當然用它來演奏。我還沒見到過這樣好的琴,既然是好琴,多花點錢,也是值得的呀。”

這時人群中有人大聲說:“買琴的這位先生,既然你有高超的演奏技藝,買的又是一把天下無雙的好琴,何不當眾演奏一曲,讓我們一飽耳福呢?”

陳子昂笑笑說:“自然好。不過拉琴要有一定的氣氛,要有條件,比如,要燒上一燭香,要有琴童侍立,這樣拉起琴來才會富於情趣,隨便地奏一曲,豈不辜負了這把價值連城的好琴嗎?說著,他用手指指不遠處那一片鱗次櫛比的房屋說:“那裏是宣陽裏,我就住在那裏,你們有雅興聽琴的,歡迎明天上午到寒舍去。我恭候你們光臨大駕,也期待所有才高名重的朋友一起親臨指教。”

因此,這樣一個精通琴藝、熱情慷慨的人立即成了長安城中街頭巷尾議論的話題。

第二天上午,宣陽裏陳子昂家中非常熱鬧,一二百個嘉賓把家裏擠得滿滿的。

神采飛揚的陳子昂站在人群中間,高聲說:“感謝各位朋友的光臨,我從巴蜀之地而來,胸懷大誌,腹有文才。我寫的詩文,不敢說字字珠玉,但絕不是平庸之作。我曾把詩文投獻給一些知名學者,但是,太遺憾了,他們卻連看一看的時間都沒有,這是因為他們還沒來得及了解我。”陳子昂看到人們都在集中精神地聽著他的話,非常喜歡,便伸手從書僮手裏接過琴,慷慨激昂地轉了話題,“我會操琴演奏,而且技藝不俗;但我不想把時間耗費在拉琴上麵,因為那是梨園弟子做的事。”話音未落,舉起手中的琴,“嘭”的一聲摔在地上,消耗百萬的一把琴竟被他摔碎了。眾賓客一時嘩然,不知陳子昂的葫蘆裏究竟裝著什麼藥。

陳子昂以非常自信的口氣說:“我要做的事是寫文章。你們看,我已寫完了上百篇文章,我還會繼續寫下去的。今天,我請諸位來,就是想請各位幫我鑒定一下文章的質量。如果不好,我馬上放把火把它們燒了;如果還有一點價值的話就請各位多美言幾句吧。”

這時隻見小書僮抽出一卷卷謄抄工整的文章,陳子昂依次送給每位來賓一卷。

客人們恍然大悟:陳子昂是在乘此機會宣傳自己的文才。

陳子昂的文才確實屬於上乘,他的文章剛勁質樸,有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楊雄的風格;他寫的詩歌清新,明朗剛勁,有漢末“三曹”和“七子”的風骨。

人們透過陳子昂的超常之舉,進而真正認識了他。就在一天之內,陳子昂的名聲傳遍了帝京長安,他從一個無名之輩,一下子成為眾口宣揚的新聞人物。從此,陳子昂的身價倍增,大街小巷到處都可以聽到有人朗誦陳子昂的詩篇和朗讀陳子昂的文章之聲。

一個詩壇的先鋒就如此脫穎而出了。

有的人一生崇尚功名,可能都沒有發跡的機會,但是有的人仿佛天生就是幸運兒,似乎不太費勁就能遇到良好的機遇。

十、明視兼聽——誹謗之忍

世界上處處充滿了競爭,競爭的結果必然是有勝有負,有輸有贏。不能隻允許自己勝利,見不得別人成功,一旦別人的能力一超過自己,他人所得的結果好過自己,便忌妒不已,口出惡言,加以毀謗。須知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誹謗之詞一出,顯露的是你自己卑鄙的心理,低下的人格,同時也傷及他人,擾亂視聽,造成無法挽回的惡果。造謠、誹謗、中傷他人都是無能的表現,真正有道德、有修養、有才幹的人,是不齒這種作法的。要在日常的競爭中,擊敗對手,靠的是自己的實力。

《勸忍百箴》對這個問題是這樣講的:“謗生於仇,亦生於忌。求孔子於武叔之咳唾,則孔子非聖人;問孟軻於臧倉之齒頰,則孟子非仁義。黃金,王吉之衣囊;明珠,馬援之薏苡。以盜嫂汙無兄之人,以笞舅誣娶孤女之士。彼虎不受,人禍天刑,彼將自取,我無愧怍,何慊之有。噫,可不忍歟!”

這段話的大意是說:一般情況下誹謗產生於仇恨,或產生於忌妒。如果你問武叔有關孔子的為人,那麼孔子不是聖;問臧倉有關孟軻的言行,那麼孟子不行仁義。世上的流言將王吉的衣服說成黃金,將馬援的薏苡說成明珠。以與嫂子通奸汙蔑沒有兄長的人,用打嶽父的罪名誣陷娶孤女的士人,這是什麼樣的人啊,人麵獸心,滿肚子歪門斜道,出口惡言。扔給豹虎,豹虎都不肯吃。作惡必然遭受天罰,咎由自取。自己沒做虧心的事,就無憾於世。唉,怎麼能不忍呢!

誹謗形成的原因,綜合起來不過是以下幾點,一是由於仇恨他人的成就或是為人,二是妒嫉他人的成功,唯恐他人的成就超過自己。無論是聖人、偉人,還是凡人、常人都有可能受到誹謗。

據《論語》中記載:步孫武叔毀謗孔子,他的學生子貢針鋒相對地批駁說:“孔子是不可詆毀的,仲尼就像太陽和月亮,沒有誰能達到他的思想的高度。人雖然想自絕生命,又豈能損害太陽和月亮的光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