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芸芸眾生和為貴——忍氣求和二(6)(2 / 3)

及宣帝崩逝,他入朝之時,大呼左右取劍。左右不明他用意何在,便取平日所佩木劍以進。叔陵大怒,棄劍懷揣淬藥刀前往。同時前去的還有後主之母柳氏、後主乳母吳氏、後主的另一異母兄弟長沙王叔堅等。乘後主正哀頓俯伏之際,叔陵惡狠狠抽出淬藥刀向後主脖頸砍來,後主猝不及防,當時血流如注,悶絕於地。

皇太後柳氏上前救護,身上也中了數刀。侍立在太後身後的乳母吳氏情急生智,自叔陵身後緊掣其肘,刀未及砍下,後主得以乘機起立,而叔陵仍持後主之衣,被後主奮力掙脫。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長沙王叔堅快步上前抱住了叔陵,奪取了淬藥刀,用衣袖將他縛在殿柱上,問後主怎樣處置,而後主已被乳母吳氏扶往後殿。叔堅沒殺叔陵,急著找後主詢問怎樣發落,叔陵趁機掙脫了束縛,騎馬跑回他的府第,呼甲士截斷清溪橋道,放出囚徒以充戰士,他自己貫甲白帽,登城西門招募百姓,並賞賜金銀以籠絡人心。又召諸王將帥,可除了新安王伯固響應外,其餘諸王均拒不應命,叔陵隻聚集了千餘人馬,打算在嬰城固守。當時陳朝兵力俱沿長江防備隋軍進攻,無兵可調,叔堅稟明太後,使太子舍人司馬申急召右衛將軍蕭摩訶平叛。叔陵知蕭摩訶是能征慣戰的宿將,不能小覷,便派人去拉攏他說:“事如成功,當以公為台鼎。”蕭摩訶假裝同意說:“須是王遣心腹之將來此,方能從命。”叔陵從而派心腹前往,被蕭摩訶殺死,懸首級於朱雀門上。叔陵欲待頑抗,看看不是蕭摩訶對手,想歸降,又自知罪孽深重,無法獲免,便將妃張氏及寵妝7人沉溺井中,免得受縛,與伯固率從人逃到新林,再慢慢圖謀以後舉事。沒想到行至中途,又被大兵圍擊,伯固見大兵已到,避匿在巷子中,被叔陵持刀追回來。叔陵部下見陳軍勢大,紛紛棄甲逃跑。蕭摩訶麾下大將陳智深、王飛禽砍死叔陵,另一將領陳仲華下馬割了他的首級,伯固也被亂軍所殺。至此,一場禍亂宣告平定。

雲消霧散,月朗風清,在平定叛亂後,後主在太極前殿即位。

兄弟之間,作為弟弟的叔陵不但作惡多端,而且全不念手足之情,為了王位,窮凶極惡地持刀刺殺自己的哥哥,這般凶狠,不知兄友弟恭,自然沒有好下場。

除以上之外,兄弟一方忘恩負義,恩將仇報者也有之。

清朝嘉慶年間,江西南昌有一個人名叫鄧世麒,在湖北武昌經商,家中隻有一個繼母和一個比他小10多歲的弟弟,名叫鄧世麟。鄧世麒對弟弟十分友愛,自己賺了錢,總是寄回家,不僅負擔繼母和弟弟的生活,而且還聘請老師教弟弟讀書。鄧世麟長大後,中了秀才。鄧世麒的生意做得越來越興旺,他要弟弟在家廣置田產,興建房屋。鄧世麟沒有考上舉人,可是靠著哥哥的幫助,娶妻生子,過上了相當富裕的生活。時間一晃就是20多年,鄧世麒快50歲了,他在武昌曾經娶過一個妻子,沒有生兒子,妻子就病死了。他孤身一個,長期在外,年紀漸老,加之生意失利,從而便不再經商了,回到南昌老家,想安適地度過自己的晚年。誰知他回到家後,他的弟弟看見這個曾經對自己關懷備至的哥哥,做生意蝕本了,年紀又老了,不但對自己沒有什麼好處,而且還是一個負擔,便閉門不納。鄧世麒很生氣,他萬萬沒有料到世界上竟會有這樣忘恩負義的人,而且這個人居然是自己的親弟弟。他與鄧世麟辯理,但鄧世麟一口咬定家中所有的財產全是自己經營致富的,鄧世麒在外經商,根本沒有寄回過半文錢。鄧世麒一狀告到南昌縣,南昌縣的知縣把他們家中田地房產的契約收上來,一看,上麵寫的全都是鄧世麟的名字。鄧世麒敗訴了,他有冤沒處訴,有家無法住,他不是流落異地,而是流落在自己的家鄉了。幸而鄧世麒回家的時候,身邊還有少量積蓄,他無可奈何,隻好又重新回到武昌。他想自己在武昌經商幾十年,人熟地熟業務熟,也許能夠重整旗鼓,再賺些錢,解脫自己的困境。沒想到他運氣不好,生意又蝕本了。他走投無路,萬念俱灰,一個念頭在他的心裏滋生了,他來到長江邊上,麵對一片白茫茫的江水,拖著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向江心走去。正在這個時候,一位老漁翁飛步趕上前來,一把把他攔腰抱住,將他帶回到漁船上。老漁翁見他年過半百,衣冠楚楚,又操江西口音,便問為何輕生。鄧世麒向老漁翁哭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痛斥了自己那個狼心狗肺的弟弟。老漁翁聽了之後,也為他憤慨不平,對他說:“你為什麼不告狀呢?”鄧世麒說:“我在南昌告過了,想不到我那弟弟早有預謀,我寄錢回去,要他買田地房產,契約上全都是寫的他的名字,鐵證如山,我沒法打贏官司。”說完又痛哭不已。老漁翁低頭想了好一陣,對他說:“如今隻有一個辦法,不妨去試一試,我們這裏的總督百齡大人,是個好官,他最痛恨那些不仁不義的人,在任上他平反了幾件冤案,殺掉了一些豪強惡霸,你到他那裏去告狀,也許還有一線希望。”鄧世麒說:“總督衙門怎麼告得進呢,根本不會受理。”老漁翁說:“你告到武昌縣、武昌府,即使受理也不頂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