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容醫師說:“學生們為什麼要嘲笑你,那是因為他們看出了你在演戲。作為一名老師,你不一定非要自己表現的十分完美,偶爾也可以表現得愚笨一點,孩子們依然會尊重你。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摘掉你的麵具,顯現出你的真是,你才會喜歡自己。”
離開診所的時候,李梅的心情好多了。從此以後,她再也沒有擔心自己的麵孔,以真實的自己工作和生活,生活反而更幸福了,自然,抱怨也沒有了。
對我們來說,天空本該是明媚的,但是,抱怨的陰雲卻讓很多人看不到明朗的藍天。對那些喜歡抱怨的人,人們總是退避三舍。抱怨像一個氣球被煙頭燙破一個洞,使自己與別人同時泄氣。抱怨不僅讓我們失去了朋友和生活的勇氣,更給我們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所以,在生活中、工作中,我們要嚐試拒絕抱怨,遇到問題,就要想盡方法去改變環境、克服困難。我們要摒棄抱怨,因為抱怨是壞習慣,因此我們要遠離抱怨,化怨氣為誌氣,生氣不如爭氣。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的心態決定了人的一生,在麵對困境時,不要急著去抱怨,而要想如何去改變,即使我們改變不了外界的大環境,我們還能改變內在的小環境。如同這個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的純金一樣,世上也沒有絕對完美的生活,也沒有讓每一個人都能夠滿意的生活。盡管,我們不得不麵對現實中的諸多不如意,但是,隻要我們懷著積極樂觀的心態,就能遠離抱怨,這樣才能幸福地工作和生活。
學會慢生活,讓心情“充充電”
開心的人知道適當的放慢節奏,在人生旅途中欣賞周圍的美景,體驗生活的樂趣。而鬱悶的人總是嫌腳步太慢,從而淪為速度的奴隸。
現代人生活節奏太快,帶來的負麵影響越來越多。環境危機,心理疾病,比如抑鬱症,焦慮證等等,都可以從壓力與速度上找到根源。我們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這句話如果反過來就成了,“我們生活是為了更好的工作。”違背了我們生活的初衷,現在有的人卻逐漸的背離生活的主旨。
現代人也已經開始反思快節奏給我們帶來的危機。
1986年開始,意大利人Carlo Petini推動“慢食運動”,“慢食”風潮從歐洲席卷全球。一群關注“如何生活是好”的先鋒,在各個領域和層次,以各種創新的方式,體現“慢”的態度。
比如說”慢食“,應該在輕鬆的環境下吃精心烹製的食品,不接聽手機,不查看掌上電腦。意大利的”慢一族“喜歡每天花兩個小時來吃午餐;法國的”慢人“們更是每天三頓飯都精雕細鏤,該有的程序一個都不能少;有些美國人還在自家院子裏種菜,從頭到尾地享受食物帶來的樂趣。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東晉陶淵明在1000多年前用詩詞表達了自己向往田園生活的心情。現如今,在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廣州出現了這樣一群都市人,他們為了逃離城市的喧囂,竟到市郊另辟天地開創出“懶人部落”,過上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據《羊城晚報》報道,廣州的這群都市人放棄了城裏五光十色的熱鬧,選擇到郊外山清水秀的僻靜山穀,租下百畝荒地,共同建設家園,過起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簡樸生活:在自家庭院前後種植蔬果花草、喂養雞鴨魚,‘更多的時候是在釣魚、曬太陽、發呆。他們稱這種生活形態是懶人的活法,所以就叫”懶人部落“了。在部落裏,成員們實行的是”原始共產主義“,即所有建設成本和生產成本共同投入,共同勞動,勞動成果平均分配,生產以自給自足為目標。
豪戈爾曼·斯特爾裏戈夫是俄羅斯一個富豪。近日他突然厭倦了窮奢極欲的生活,放棄了自己的私人飛機、豪宅,帶著家人回到鄉下,重新過上清貧的農夫生活。當人們問其原因時,他說,以前我總是追求快,快速的工作,高效的工作,卻忘記了享受生活,盡管我非常富有,但我並不開心,終日忙碌而感受不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