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是一個充斥著情、利、欲、策等的小社會,你說它是一個圈子也好,說它是一個公司也罷,它儼然是大社會中的一個小“社會”。它不僅僅是你平時上班的公司或工廠,從本質上來說它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地方。一個人要生存,他就要想辦法為生存而賺錢,隻要是能讓你有可能賺錢的地方,都可以說是你的職場。
職場是人生的演繹,至古以來的人們,都有自己的生存方法,在是非恩怨的人生道路上,職場之路也同樣有溫情脈脈一麵和殘酷無情的一麵。要想在其中更好的生存發展,必須深刻地解讀它的遊戲規則。
勇於表現,善於表現,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當今社會,企業相當注重人才,但並不意味著任何人才都能被企業重用,因為有的人才並沒被企業注意到。現實中,很多有才華的人卻往往並不具備表現力,認為自己沒有遇到伯樂。可是伯樂找才也是需要看到你的才華的,而你的才華是需要你表現出來的。表現自我絕對稱不上是什麼錯。這世上如果沒有了“表現”,恐怕也就沒有天才和蠢才之別了。
因此,對於職場人而言,其表現力的強弱也決定了其在職場中的生存狀況。
相信誰都願意做職場上的成功者,而所有成功者都有這樣的一個共識:既然在職場中生存,就一定要有所表現,也隻有有所表現,才能使自己在眾人之中脫穎而出。因此,他們總是積極地表現著自己。他們努力工作,積極表現自己的能力,得到同事和上司的認可,讓更多的人了解自己、接近自己。可是失敗者卻並不這樣認為,更多的時候他們寧願放棄唾手可得的機會也不願意表現自己,完全是一副隨遇而安的樣子。
在職場中不乏在這樣的例子,一個很搶手的崗位,有上百人去競爭,其中有幾十名大學生,但最後這個崗位卻被一個中專生爭取到了。與大學生相比,中專生的能力也許不是最突出的,為什麼他能脫穎而出呢?原因就在於中專生依靠自己的表現敲開了那扇機遇之門。
有人問一位在外企隻工作了4年就做到公司高級副總裁的女性,怎樣才能在一個公司快速晉升?她說當然要靠能力。不過這個能力不隻是通常意義上的“真才實學”,而包括表現能力。她的意思大概是這樣的:職場上總在上演一場接一場的表演秀,一個人的表現力決定了他在職場舞台上的票房號召力。
表現力決定你的成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專門為了發現你而存在的,所以你應把自己的能力表現出來。比爾·蓋茨說:“這個世界並不會在意你的自尊,而是要求你在自我感覺良好之前先有所成就。”懂得這個道理,再來看那些鋪天蓋地的廣告,以及花樣百出的促銷、展覽,也許我們就能更加明白“表現”的必要性和迫性切。能在市場經濟社會中,連人都商品化了,一個想靠自己能力和才華在職場生存的人,更應該注重表現自己了。
開放在山穀裏的花並非天生隻能在山穀裏盛開,把它移植到花園裏依舊會怒放。同樣,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天生就不善於表現自己的,關鍵是看你能不能把自己的勇氣拿出來。
某位文采出眾的大學畢業生到了一家雜誌社工作後,不到半年時間就被炒魷魚了。原來,雜誌社內人才濟濟,在每周的例會上,人人都爭相發言,表達對下一期雜誌選題的觀點和看法。可是他卻沉默不語。他並不是沒有好創意、好想法,而是心中顧慮太多,怕太過張揚,遭人嫉妒。同時,擔心自己的意見不被主編看中,認為自己很幼稚無知。這樣,他甘於在沉默中度過一次又一次地論辯。終於,有一天大家都是在主動爭取發言,他像是被人給遺忘在一個無人知曉的角落。他才知形勢於己不利,便想要努力扭轉,可為時已晚,因為他早已在大家心目中定型為一個沒有才幹的“花瓶”式人物。於是他隻得無可奈何地接受失業的現實。
在職場上有一個好的表現,也就會有好的結局或收獲。可以說,任何人的成功都離不開自我表現。
職場表現能力對職場人的生存至關重要,雖然人人都說決定成功的基本要素很多,如專業知識、經驗、思考能力等,然而,在向成功作最後一百米衝刺時,卻不能沒有表現力。比如一個人如果能快速地融入新的團體,那麼在未來的商業溝通上就擁有很強的優勢。因此,職場人練好表現力,才能在職場中如魚得水、遊刃有餘。
傾注熱情,讓工作變得有趣
俄國偉大的文學家托爾斯泰說:“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礎正是責任心。”當今這個充滿了挑戰和機遇的時代,隻有傾注更多的熱情,我們才能抓住機遇,從而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比爾·蓋茨的微軟公司,能夠在IT世界傲視群雄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在比爾·蓋茨的公司中所有聘用的員工所不可缺少的素質,即對工作的熱情和激情。
比爾·蓋茨有句名言:“每天早上醒來,一想到所從事的工作和所開發的技術將會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和變化,我就會無比興奮和激動。”比爾·蓋茨的這句話表明了他對工作的熱愛和激情。而且他的微軟公司在聘用時寧願任用失敗的人,也不願任用對工作沒有激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