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經營管理心理學:以人為本,攻心術(1)(1 / 3)

管理心理學就是一把打開鎖的鑰匙,對管理者來說,隻有掌握了打開員工心的鑰匙才能打動員工的心,找到管理的真諦,開啟員工管理的大門。作為一個管理者,讀一些心理學知識是必要的,這樣能夠更好地了解員工心理,才能做好以人為本,攻心為上的管理,才能真正地做好管理,成為受員工擁戴的管理者、成功的管理者!

一則故事帶來的管理啟示

有一把沉重的鐵鎖將大門緊緊地鎖住了。有人試著拿一根鐵棒去撬開它,但是不管如何用力,始終沒有打開。

這時,另外一個人來了,拿出一片小小的鑰匙,往鎖孔裏一放。“喀嚓”一聲,鎖就被打開了。

當人們都走開後,鐵棒迷惑不解問鑰匙:“為什麼我用了那麼大的力氣都不開的鎖,你輕輕一下就可以將鎖打開呢?”

小鑰匙回答:“因為我最了解它的心。”

對管理者來說隻有懂得員工的“心”,並且直接攻擊員工的“心”。這樣才能找到管理的真諦,才能成功開啟員工管理的大門。可以說,管理員工就是管理員工的心,這就是我們常說起的管理心理學。

管理心理學(Managerial Phychology)是以組織中的人為特定的研究對象,將人作為營管理的目標,以人為中心,在一定的成本控製條件下,最大限度地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當今的管理心理學都是以人本思想為前提的。管理心理學是針對不同員工的心理特點采取相應的心理方法進行管理從而達到管理者的目標科學。

管理心理學是人類文明和智慧的結晶。我國很早就提出了人治和治人的學說,但最終在社會上起全麵影響和最重要作用的是儒家和法家的思想,結合著黃老學說,在權術和心術方麵幾近完善。心術,特別是心戰,其管理心理學的成分很高。東方思想在管理學方麵是最具魅力的,也更能契合人的心理需求。

早在春秋末年,軍事家孫武就在《孫子兵法》中寫道:“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孫武所強調的領導與下屬之間意願協調一致的重要性,這在商業社會的今天看來也是一條非常重要的管理心理學原則。

中國古代的管理哲學思想充分反映在關於人性的爭論上。荀子認為“今主人性,饑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此人之性情也”(《荀子·性惡》)。孟子則認為,“人之善也,如水之下也”。

中國古代管理心理學思想已經受到現代管理心理學家的廣泛重視,中國的有關古籍也成了一些國家培養管理人員的必讀書目。這是因為,管理心理學有助於調動人們的積極性,改善組織結構和領導績效,提高工作生活質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際關係,達到提高管理水平和發展生產的目的。

那麼,管理心理學,第一應該是人文科學,是一門藝術;因為之所以叫管理心理學,這是因為“人”是管理的中心環節,人的心理是管理的重要依據。“人”是社會時代的體現,不同的時代會產生不同的意識和價值觀;所以對“人”的管理心理學具有很強的時代氣息。從管理實踐的角度來講,“人”絕對是員工關係管理的核心,“以人為本”絕對不是空洞的口號,所以,在管理員工時,我們需要一把打開員工心門的鑰匙——管理心理學。

每個員工的心,都像是上了鎖的大門,任你再粗的鐵棒也撬不開。隻有懂得它的心,才能把自己變成一隻細膩的鑰匙,進入別人的心中,每把鎖都聯係著一扇門,每扇門的後麵,都有一顆心,向著能夠打開這把鎖,打開這扇門的人真誠地,無私地敞開著。

心理效應:做一個優秀的管理者

在管理中有很多心理效應,比如說最常見的“鯰魚效應”。許多成功的企業管理者正是因為善於在管理中應用一些心理效應才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本節簡單介紹幾種經典的在管理中經常用到的心理效應,以期每位讀者能夠從中得到一些啟示,更好地應用於管理。

隻有了解和懂得運用管理心理學中的心理效應,才能做到更好地應用在管理中,把企業管理得更好。可以說,懂得利用心理效應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做好管理的重要方麵。

鯰魚效應

據說,挪威人捕沙丁魚,抵港時如果魚仍然活著,賣價就會高出許多,所以漁民們千方百計想讓魚活著返港。但種種努力都歸失敗,隻有一艘船卻總能帶著活沙丁魚回到港內。直到這艘船的船長死後,人們才發現了秘密:魚槽裏放進了一條鯰魚。原來鯰魚放進槽裏以後,由於環境陌生,自然會四處遊動,到處挑起事端。而大量沙丁魚發現多了一“異己分子”,自然也會緊張起來,加速流動,這樣一來,一條條活蹦亂跳的沙丁魚被運回了漁港。

這就是所謂的“鯰魚效應”。運用這一效應,通過個體的“中途介入”,對群體起到威脅和競爭作用,它符合現代管理的原則。這種方法能夠使人產生緊迫感和危機感,從而更好地工作,可以說時運用心理學的一個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