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敢說“職業人品”裏沒出路?
小 提示
把職業化的“上班態度”多記在心裏一點,職場前景就會不一樣。
我和至少十個老板、高管交流過這個主題:“畢業生到了職業場裏,你給他們的上班態度打幾分嗎?”
得到的回答基本一致:剛開始還熱情,還謙虛,幹久一點老油條的習氣就無師自通。六分的員工見的最多。
我又問:“畢業十年內的基層員工裏,有沒有見過誰上班態度一直很好?”
得到的回答都有一個共同點:工作態度一直很好,還會停留在基層裏當員工麼?至少也是半個高管了。
這些話給我的印象很深,你呢?
如果在“上班態度”上改善一些,就能帶來出路,這個現象還是很值得心裏有迷惘、有危機感的人研究的。
——可是很多員工寧肯做迷惘專業戶,也無心研究,對此,我的一位同行把話說得很憂慮、也很狠:“一沒資金,二少技能,再不講究工作方法,那這輩子在職場裏做‘人下人’怕是做定了。”
我的學員中有幾個也曾經是迷惘專業戶,在外人眼裏很普通,但他們堅持“職業化的上班態度”打開了職業前景,拿到了更多的薪水和升職的機會。
那他(她)是怎麼做的呢?哪些成功的辦法可以讓別人複製呢?
我和文鑫在培訓與谘詢的見聞裏搜集了一大批,在本書中也記載了一些。比如本章內容裏講的這一條:職業化的“上班態度”就需要你多記在心裏一點。
13.1 上班前五分鍾最好是這個樣子
—如果你工作嚴謹但是出路窄,這個方向一定有收獲
初入職場時,很多人都會自我提醒,隨時反思自己的表現。但是時間一久,很多員工上班的過程用四句話可以概括:“在領導麵前像電視機,領導一出現,電視節目就精彩;在工作麵前像電動機,工資和獎金是電壓,電壓不足就轉速不快;在同事麵前是吹風機,閑話呼呼地吹進別人的耳朵;在娛樂時間是輸出能量的發電機,勸酒詞一套一套,搞笑的話說來就來,從頭到尾,能量十足。”
這些內容被培訓專家們總結來剖析去。
我和同行們都有這個發現:做大領導的,聽到上麵這類話時的表情、感慨都比普通員工多得多,顯然他們對這樣的員工並不滿意。
小 提示
老板除了有錢有權還有什麼?老板還有最敏感的耳朵,比如聽到那些能反映員工的工作狀況的話。
※ 案 例 ※
一位學員畢業時曾對層次高的職場很向往。他向往知名的外企,向往有人格魅力的老板掌管的民企,他說:“這類的企業就是職場裏的天堂。”
把他的願望說俗一點,他想進外企還因為他有這樣的小心眼:潛意識裏,他想著外企能讓自己的錢包比同齡人鼓一些;找起女朋友來,麵子上好看一些;等等。
可是和多數人一樣,他隻知道一門心思往外企裏鑽,不知道在知名外企裏有出息的員工,需要有一些職業化的“上班態度”。
果然,進了大外企裝飾輝煌的寫字樓後不久,他就咂摸出一點怪味道來。他時常會覺得自己與一些精英有些區別,可是收入和職位的區別之外,搞不清楚具體的區別在哪裏。更不知道精明強幹的老板、職業經理人都會對手下員工“缺少職業化,缺少精明強幹”的表現產生一種本能的看不順眼,就好像喜歡悄無聲無息地吃麵條的人,會本能地煩那些吃麵條吃得聲響很大的人一樣;
最糟糕的是,這些“大老爺們”、“女強人”都容易像淑女一樣有個含蓄的習慣,通常不會當麵指出來普通員工工作作風上的毛病,尤其不會對其他部門的人直接說三道四。
在朦懂的狀態中,一晃一年過去了。
在外企華麗的寫字樓裏做個上班忙碌、下班快樂的小文員,日子會混得很快。除了心裏空虛一些,其他的一切在外人眼裏都顯得不錯。如果兒時的夢想麻木了,那此時的一切就相當不錯了。
幸運的是,接下來,他內心裏某一點優秀啟動了,接著他找到了自己認可的工作態度和辦法,靠著這個改變,改善了職場前景。那他做了些什麼呢?
有一次,他接觸了我們給員工做的職場導入培訓,在裏麵學到了職業化的“上班態度”。我們講的這個“上班的態度”到了別人耳朵裏,很容易打個圈後就哪來回哪去了。可是他不同,這個“上班的態度”帶給他一根轉變職場前景的杠杆。
小 提示
員工對自己的工作態度常常很滿意,老板眼裏,神情疲憊的員工很讓他忍不住心煩。我的學員常有人在谘詢中抱怨領導的工作態度不好,也許不是他的態度不好,是他“煩”你有段時間了,終於在某一次工作交流中集中爆發出來了。
“職業化上班的態度”從他耳朵進去,直接紮進入了他心裏,成為了他的工作心得。他說:“我骨子裏本向往一見如故的友誼,一見鍾情的紅顏,可是這些都沒遇著,遇到的是一見傾心的工作方法。”
以後的幾年,他一直堅持著“上班的態度”。他堅持對的東西,對的東西給他帶來了好運。好運起自一次與老板的偶遇與對話。
上班時,員工會有機會和老板撞在一起。這是好多員工一天裏最手足無措的時候。愛因思坦在給記者解釋相對論時說:“你怎麼會不明白相對論?坐在火爐旁一個小時,與坐在漂亮溫柔的姑娘旁一小時,感覺是不一樣的。”
有一天,他真的在電梯裏和老板撞上。正當他手足無措時,老板忽然問他:“好像你經常提前上班的?是怕上班的那條路經常堵車吧?”
他如實回答:“我被培訓過職業化的上班態度。公司要求八點半上班,我們最好提前幾分鍾到,因為八點半上班不是要求人上班了,而是要求心情也進入了上班的狀態,可是很多人經常出現的情況是這樣的:人上班了,心情還在生活裏,在工作外麵。”
老板和藹地笑了笑,說了幾句不疼不癢的鼓勵。
他和我談到了這件事。我替他的老板把沒說的話說出來:“什麼動力讓你堅持保持職業化上班的態度?”他說:“我能這麼做,因為我比別人先知道:人們在愛情中的表現常常是婚前比婚後表現好,可是知名的外企裏卻要求入職後比入職前表現好。”
沒多久,變化出現了,他多了項工作內容。每次新員工入職,人事部都會請他去講一刻鍾,講“職業化的上班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