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承受不住拒絕時,怎麼辦?(1 / 3)

畢業後數年內,基層業務員的心情都會飽受“拒絕”的折磨。

“被拒絕”是三個字,對新業務員來說是道鬼門關,這一關過不了,儲備在自己身上的其他優秀,就難以在商場裏體現了。

我們常把這些員工稱為“待打磨的鑽石”——不打磨就出不來真正的價值。我們在《這樣做你一定能升職》裏有一段話常引起學員的感慨:一顆鑽石出土了,它的樣子很像找出路中的我們,在眾人眼裏會平淡無奇,有點像一小塊磨砂玻璃,也像一塊粗糙的冰糖。它願意去接受打磨,承受磨練,之後就變得晶瑩,璀燦,太陽下光彩奪目,被人讚歎,價值倍增。隻此理我們方明白:原來我的第一個工作叫磨練。

當你在開拓業務中受到拒絕,心情被拒絕弄得亂七八糟,甚至覺得自己幹動了時,下麵例子中這幾個普通員工的工作方法可能會幫到你。

18.1 跨越“怕被拒絕”的心理很簡單

—麵對三不知,跨越三座山,啟動三個多

剛做業務的人容易對“提成”抱有幻想。

剛做業務的人得到的培訓也多是“鼓勵式”的,很多自欺欺人的聲音會常常響起:“我行,我行,我一定行;我最棒,我真的很棒;我不錯,不錯,我真的很不錯。”

可是工作一開展,“吃閉門羹”和“反複被拒絕”就像雨季的雨一樣,出門就會碰到。

如果你也處於類似的心情,下麵的案例是不是能給你一些啟發。

企業總是要開辟市場才能生存的。我的一些同行在做企業內訓時都會說類似的警句:“那種坐在那裏當大爺,等著客戶上門下訂單、送大錢的企業一定是特權型的企業,羨慕這類企業的老板等於在等死,盼望自己的企業變成這類企業的員工一定是職場垃圾、企業的累贅。”

這種背景下,企業的業務部門一定會在“被拒絕”三個字反複做培訓,做引導,不懂這麼做的業務部門一定會讓一批又一批小業務員“心累而死,心累而逃,或者心累中忙、盲、惘”。企業為此多花不少冤枉錢。

如果企業給你的培訓協助不了你跨域“被拒絕”這道鬼門關,那麼可以借鑒下麵的案例。

※ 案 例 ※

我以前有個部下,剛開始拜訪客戶時也是“三不知”:

不知道如何挑起話題;

不知如何跟進;

不知道如何帶動客戶下訂單。

這樣窮晃蕩一段時間後,他就開始開小差。好像他在跑客戶,實際上去做他自己的事情了。

我看出他的問題後,就和他深聊了一下,於是聊出了他的心裏話:“我在學英語,想在企業裏換個部門。做業務太累了,人家私下裏稱我們這些人為蒼蠅。”

又多聊了聊,聊出了他做業務麵對的最大的難題。原來別人一拒絕,一冷漠,他就沒了一點主意,接著尷尬地客套一兩句就告辭啦。

我給自己做客戶的經曆做了一個反思和總結:

以前他拜訪客戶,都是一根筋,拜訪時直奔客戶而去。接著他很快就陷入了不成熟的業務員常出現的狀況裏,我們把這些狀況歸納為:

業務員拿到訂單前需要反複爬越的三座山。

業務的成熟度不同,山的高低就不一樣。

一座山:說服自己,積攢夠了動力上門,卻經常不能見到客戶一麵。這事很正常,可是這事留在他心裏卻化成這幾個字:“怎麼這麼難呢。”

二座山:即使見到了客戶,好些時候他和客戶說上幾句話,客戶就沒了下文,他也立馬不知道怎麼辦了。

三座山:好不容易熟悉一個客戶,人家卻和他之間老有一層窗戶紙捅不破。他則像中國足球運動員,老是踢不出臨門的一腳。

怎麼才能讓他消化拒絕,重鼓幹勁呢?

我建議他改變一下工作方法。後來他這麼做了,業務就一點點打開了。

他采用的辦法說來真是太簡單了:“去客戶所在的單位時,先別想著拿訂單,也別想著去敲客戶的門。先去想辦法找門道認識客戶的那些同事。”

怕他一下子進入不了角色,我派了另一個部下和他組成一個小組。為了認識客戶身邊的同事,他們專門找客戶不在單位的時間去,一到客戶的單位,這二位采用了“見人就笑,見到笑臉就搭話”這一招。

二人小組隻堅持了一個月,他感覺自己每天要跨越那三座山就比以前矮多了,矮到他可以自己一個人單獨行動啦。

不久他跟我說:“做多了,認識的人就多了;熟悉的人多了,交流的機會就多了;交流的機會多了,思路就跟著多了。這麼簡單的‘三個多’,我竟然摸索了那麼久。”